如图各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装置①可制取少量蒸馏水 |
| B.装置②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
| C.装置③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 |
| D.装置④中下层物质若为四氯化碳,则可用于吸收氯化氢 |
现有S、SO2、SO3、Na2SO3四种物质,采用下列分类标准,无法将其中两种归为一类的是(
| A.是否为电解质 | B.是否为氧化物 |
| C.是否具有还原性 | D.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相同 |
现有含Fe(NO3)3、Cu(NO3)2、HNO
3 的某稀溶液,若向其中逐步加入铁粉,溶
液中Fe2+浓度与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 |
B.1∶3∶1 |
| C.3∶3∶8 | D.1∶1∶4 |
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16H++10Z—-+2XO4—=2X2+ +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Z2+2A2+=2A3+ +2Z-可以进行 |
| B.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还原 |
|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
| D.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2+、B-、Z-、X2+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18gD2O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②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氟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③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④在标准状况下,22.4LSO3的物质的量为1mol⑤4℃时5.4mL的水所含的原子总数为0.9NA⑥0.1molOH-含0.1NA个电子⑦1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
| A.③⑤⑦ | B.③⑤ |
| C.①②④⑦ | D.③④⑤⑥ |
某溶液中可能存在Br-、CO32-、SO32-、Al3+、I-、Mg2+、Na+等7种离子中的某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现象:
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泡冒出;
②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③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
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组是
| A.Al3+、Mg2+、I-、SO32- | B.Mg2+、Na+、CO32-、I- |
| C.Al3+、Na+、SO32-、I- | D.Al3+、CO32-、Br-、SO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