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和政府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B.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
C.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 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反垄断法》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该法从1994年开始起草工作,经过长达13年的争论,于2006年6月和2007年7月,经全国人大会常委会2次审议通过。可谓“13年磨一剑”。这表明
①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②新事物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新事物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
④新事物发展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体现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 |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
《鲁班“遇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掌握哲学知识 |
B.因果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
C.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 |
“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
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又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是
①邯郸学步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唇亡齿寒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