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有“安居乐业”之说,中国人对房子有着特殊的情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尽管全国房价“涨”声一片,但我国居民为提高生活质量而进行的购房依然持续攀升。产生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使居民家庭收入增加 | B.国家的政策刺激了住房消费 |
C.房价上涨使炒房获利非常丰厚 | D.住房质量相比以前有大提升 |
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在“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涨声中,部分不具备购买能力的家庭也加入了购房人流。这种消费心理主要是
A.攀比心理 | B.求异心理 |
C.从众心理 | D.求实心理 |
事实上除了房价的上涨外,国内其他很多商品价格也在上涨。对于物价上涨,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 ②物价上涨不利于生活水平提高
③物价上涨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④物价上涨反映经济水平在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菲律宾在我国南沙中业岛 (菲称派格阿萨岛)建立的幼儿园已经正式“开园”。这种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有人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发动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公民参与此次活动是因为
①游行、示威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②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③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对公民政治素养水平的检验
④参与政治实践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3年3月24 日,铜陵市铜官山区阳光社区、天井湖社区分别举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数千名选民冒雨参加投票。与其他城市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不同的是,这两个社区换届选举候选人都是由居民“海选”产生,这在安徽省尚属首次。(注:“海选”指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并根据提名得票多少确定正式候选人)。关于这次选举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②充分考虑了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③是基层民主自治的深刻体现④这是公民真正行使选举的突出表现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2013年10月中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为3.2%,通货膨胀有抬头迹象。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稳定物价,政府可以:
①大力扶持农业→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应→稳定物价
②加强经济干预→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稳定物价
③完善宏观调控→健全价格监管机制→打击恶意囤积→稳定物价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者补贴→降低通货膨胀预期→稳定物价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
①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由城市兼并农村
②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农民收入
③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④改变农村集体经济性质,全面推行“家庭农场”经营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是基于:
①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②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靠市场,政府的作用是次要的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任务在于去“行政化”,实现“市场化”
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要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