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材料一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这对衣食住行、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形成巨大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 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上图及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材料二 目前,我国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城镇超越资源环境容量,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城乡之间、城镇之间发展不协调,城镇布局紊乱,不同规模、类型的城市和城镇尚未形成协调互动关系;由于行政壁垒的分割和短期利益驱动,许多城市各行其是,盲目发展,基础设施重复建设。
(2) 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1999年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为包括西藏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材料五 :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其他地区大力支持下,近30年来西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立足本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状况,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有西藏地方特色的发
展道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材料六:
表3 西藏自治区经济变化情况表
年份 |
人均生产总值(元) |
各产生的产值(亿元)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1978 |
375 |
3.37 |
1.84 |
1.44 |
1992 |
1 468 |
16.59 |
4.46 |
12.24 |
1999 |
4 166 |
34.19 |
24.00 |
47.42 |
2007 |
12 109 |
55.33 |
96.57 |
190.29 |
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2007年西藏自治区统计公报)
结合材料四、五、六,概括西藏走特色发展道路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新闻宣传部们在总结推广某地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时,采取的步骤是:深入到该地调查了解,取得翔实丰富的资料;再进抽象总结后形成共同的经验;最后建议其他各地以此为指导结合本地情况学习该地的经验,以推动农业创新工作的开展。
请写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概括出说明这—哲学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基于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今年初中央提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从“一防”转向“两防”(即在继续“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同时,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7月份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确定为“一保一控”(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第四季度整个宏观调控方面已经转向重点保持经济增长,保字优先。
基于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任务作出相应调整。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0年2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即将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做准备。为此,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议程草案、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列席人员名单草案;审议国防动员法草案、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审议行政监察法修正案草案、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等。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哪些宪法规定的职权?
(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优越性?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