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庄子的“齐物”观点 |
美国独立战争主要解决的矛盾是
①美利坚民族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②殖民主义与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
③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④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下列关于孔子“仁”“礼”“中庸”关系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礼是立国立身的基础 |
| B.仁礼结合,礼体现仁的精神,仁有礼的约束 |
| C.无仁则无礼,无礼则无仁 |
| D.中庸是协调仁礼关系的恰当方法 |
《礼记》说:周公“制礼作乐”。关于“礼”和“乐”说法错误的是
| A.“礼”的建设,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主框架 |
| B.“礼”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 |
| C.“乐”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了征服人心的感染力 |
| D.“礼”和“乐”的使用,适用于当时的整个社会阶层 |
“闽之海外有台湾……初为颜思齐问津,继为荷兰人窃据……(后)归于圣代,入版图而输赋税。”这里的“圣代”是指
| A.汉朝 | B.唐朝 | C.元朝 | D.清朝 |
“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
|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