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元年9 -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3597英镑。
(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严峻考验。
(2)结合下图及历史知识,阐释日本侵华行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空前破坏。

材料三  1949-1978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3)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
材料四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4)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提取信息
《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年代
进口
出口
1885
88,200,018
65,005,711
1895
171, 696,715
143,293,211
1905
447,100,082
227,888,197
1911
471,503,943
377,338,166


(1)从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二、论证观点
怎样在历史中间,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先驱者带智慧性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复兴之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论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
三、阐释事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关键词

(3)试从图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关键词:短暂春天、维新变法、民主科学
主题:近代化进程加快
阐释: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0世纪初出现短暂春天,经济工业化进程加快。政治上,19世纪末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思想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促进近代中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

合作、交流、发展、共赢是时代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海外贸易图

材料二 16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叶,中国和拉美之间存在着一条太平洋丝绸之路。 西班牙自1565年逐步侵占菲律宾诸岛,由此开辟了环太平洋航路。1571年,西班牙人在明都洛外海营救了一艘中国船只。1572年,闽南商人把许多价值不菲的商品运到马尼拉,其中包括丝绸、瓷器和熏香、麝香、金属制品以及水果、肉食腌腊品等等。西班牙人全部买下后,转运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从此,从中国沿海诸港至马尼拉再至阿卡普尔科的航班年年往来。
——《明清时期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材料三 ……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摘自《观察者网(上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丝绸之路开辟之际西欧的社会背景,试从社会史观的视角分析太平洋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行性。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列宁《论欧州联邦口号》
(1)材料一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的革命观点?结合材料二,说明列宁是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丰富发展这一观点的?
(2)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材料一、二有何共同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发展列宁的革命理论?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摘自《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摘录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一条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进行复议。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怪物”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怪物”具有“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特征”?
(2)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建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共和政体,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平衡”机制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旧式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他的修身等科目占7%。
——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朕念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乃我日本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矣。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贬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咸一其德。
——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教育敕语》的核心思想。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日本教育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