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
B.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
C.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
D.标志重捕法所使用的标志物要很明显,否则不容易找到 |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存在较重的大肠杆菌 |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
C.噬菌体侵染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
D.32P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突变 |
B.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 |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 |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
B.DNA复制时以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作为模板 |
C.DNA聚合酶催化碱基对之间的连接 |
D.复制过程中先全部解链,再进行半保留复制 |
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主要由RNA和组蛋白组成 |
B.②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
C.蛋白质和RNA通过被动转运进出细胞核 |
D.该结构在横纹肌细胞中存在多个 |
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而细胞溶胶中的pH一般为7.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由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 |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成分的更新 |
C.细胞溶胶中H+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
D.溶酶体对自身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