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
Na+ |
K+ |
Ca2+ |
Mg2+ |
Cl- |
有机酸 |
蛋白质 |
| ① |
142 |
5.0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 ② |
147 |
4.0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 ③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A.③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①属于血浆,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8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
|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
|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
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
|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
|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
|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形态学的上端(顶端) |
对下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
| B.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
| C.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
| D.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
下图1、2为实验的初始状态,以下关于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图3则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图1的实验结果A、B都不弯曲,但原因不相同
C.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
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
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脱落酸可促进种子萌发 |
| B.利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 |
| C.利用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 |
| D.利用一定浓度的赤酶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促使其纤维明显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