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
D.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有关 |
近年来科学家报导大气圈的臭氧层严重受损,造成紫外线增强的现象。紫外线为高能量的光线,在生物体内易激发超氧化物的形成,致使脂质氧化而破坏其功能。据此前提,植物短暂的暴露在高紫外光下,其光合作用能力立即受抑制的原因主要是( )
A.光合酶受到破坏 | B.囊状结构薄膜受到破坏 |
C.暗反应受抑制 | D.DNA受到破坏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麦种子在萌发初期,有机物总量在增加 |
B.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停止合成ATP |
C.通风良好,可防止贮存的水果遭受酒精毒害 |
D.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的有氧呼吸 |
以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缺镁培养液中番茄幼苗对红光的吸收减少 |
B.突然停止光照,保持其他条件适宜,短期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增加 |
C.适宜光照下,植物吸收CO2的总量等于固定的CO2总量 |
D.14CO2中的14C转移途径是CO2→C3→(CH2O)和C5 |
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良好且一致的三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钟罩内(如图2-4-5所示),其中A不密封,B、C密封;B内培养皿中盛有Ba(OH)2溶液,A、C内培养皿中盛有蒸馏水,各培养皿中液体的体积相同。该实验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2-4-5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CO2浓度对幼苗光合强度(或生长量)的影响
B.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B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小
C.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A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小
D.应再增设D组实验:装置如B组,在暗处、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
为研究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2-4-4中甲所示的装置,并将有关检测结果绘制成图乙。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 mL蒸馏水和一定量的检验试剂。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
图2-4-4
A.检验发酵产物酒精需向①号试管中滴加含重铬酸钾的浓硫酸 |
B.设②号试管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温度对实验的干扰 |
C.图乙曲线b表示①号试管内玻璃管口气泡释放速率变化 |
D.图乙曲线a表示酵母菌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