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是第九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下面三项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学校将开展一次黑板报比赛活动,你将通过什么途径(至少两种)搜集哪些传统美德?(至少两个)
(2)学校准备开展一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演讲比赛,请你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作为青少年学生,你准备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决定》还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着法制建设,收集到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问题都是由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刑法、婚姻法、环境保护法等普通法律的序言中都有这样的意思表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材料一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材料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更好地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了新的平台。然而,这些新平台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他们通过编造、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例如,网络推手秦志晖(网名:秦火火)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间,使用“淮上秦火火”、“炎黄秦火火”、“东土秦火火”等新浪微博账户捏造损害杨澜、张海迪、罗援等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引发大量网民转发和负面评论。2014年4月17日上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秦志晖合并执行有期徒刑3年。
(2)综合所学知识说明公民随意传播网络谣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相关知识分析,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被严惩表明了什么?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赤峰市注重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为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围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一话题,有下列两种不同的观点,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加以简要分析。10分
甲:国家和社会应该担负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任。
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文明素养的养成要从小做起,在公众场合你觉得应注意哪些文明举止?(不少于三个)6分
材料一、根据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得按“危险驾驶”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材料二、
-----2011年8月7日晚,王某在本市某饭店和娱乐场所与朋友一起喝了几瓶啤酒后,驾驶汽车沿宜城街道通真观路由西向东行驶至人民路路口时,追尾撞到前方同向杨某驾驶的汽车,王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经检测,王某血液中乙醇含量为2.24mg/ml。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依法对其判处拘役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2011年5月3日,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水务局副局长宿仁训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当地交管部门查获。经检验,其血液酒精含量为95毫克/百毫升。5月25日,丹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该案侦查终结,并于当日移送县人民检察院。2011年6月1日,检察机关对宿仁训以危险驾驶罪向法院提起公诉。8月5日,法院判决其构成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一千元。
(1)醉酒驾车属于什么行为?2分 它和一般违法行为有何区别?9分
(2)材料二中造成交通事故的普通市民王某和并为造成后果的水务局副局长宿仁训都因醉驾受处罚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注意:要符合题意,答出两条即可,答多者以前两条为准)6分
(3)请你设计一条禁止酒驾的公益广告。3分
探究实践题(共18分)
编辑老师:
我是一名九年级学生,我最得意的是自己有个小书桌,书桌里面有个小抽屉,一把锁将我的小秘密锁在里面。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突然发现抽屉上的锁被砸开了,打开抽屉一看,里面的信件、日记好像被翻过。我赶紧问妈妈,妈妈笑着说:“不要慌,是我砸的,看你整天神神秘秘的,我不放心,想看看你到底有什么秘密。”我听后,又气又恼,不知该怎么办?
(1)妈妈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2)妈妈有监护义务,她应通过哪些正确途径了解王红的思想动态?请你提出两点建议。
(3)王红该怎么办?你是她的同龄人,请帮她出出主意。(答出三条即可9分)
材料一 2011年12月,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门启动了“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及时安排返乡适龄流浪未成年人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材料二 2012年4月5日,前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在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哪项权利?做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应该认真履行哪些受教育的义务?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在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哪项权利?2分我们应怎么珍惜这项权利?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