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或反应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现象或反应 |
原理解释 |
A. |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
铝箔对熔化的铝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
B. |
合成氨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
C. |
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比镀锌铁易腐蚀 |
锡比锌活泼 |
D. |
2CO=C+O2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
该反应△H>0,△S<0 |
下面提到的问题中,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正确说法是
①明矾和FeCl3可作净水剂.利用铝离子水解形成胶体,利用胶体的强吸附性净水;
②为保存FeCl3溶液,要在溶液中加少量盐酸,抑制三价铁离子水解.
③实验室配制AlCl3溶液时,应先把它溶在盐酸中,而后加水稀释,抑制铝离子水解.
④NH4Cl与ZnCl2溶液可作焊接中的除锈剂,是因为铵根水解,溶液显酸性.
⑤实验室盛放Na2CO3、Na2SiO3等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而不能用玻璃塞,碳酸根水解,溶液显碱性缘故.
⑥用NaHCO3与Al2(SO4)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是利用铝离子和碳酸氢根双水解,产生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
⑦在NH4Cl或AlCl3溶液中加入金属镁会产生氢气,是因为铵根水解,溶液显酸性.
⑧长期使用硫铵,土壤酸性增强;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铵根和碳酸根双水解,产生氨气,肥效消失.
⑨比较NH4Cl和Na2S等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或某些盐溶液的酸碱性,考虑铵根水解,硫离子水解.
A.①④⑦ | B.②⑤⑧ | C.③⑥⑨ | D.全有关 |
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 mol /L的(NH4)2SO4溶液中:c (SO42-)> c (NH4+ )> c (H+)> c (OH-) |
B.0.2 mol /L的Na2CO3溶液中:c (OH-)=c (HCO3-)+ c (H+)+ c (H2CO3) |
C.0.1 mol /L的NH4Cl溶液与0.05 mol 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其混合溶液中:c (Cl-) > c (NH4+ ) > c (Na+ ) > c (H+) > c (OH-) |
D.c (NH4+)相等的(NH4)2SO4溶液、(NH4)2CO3溶液和NH4C1溶液中: |
c [(NH4)2SO4] < c [(NH4)2CO3] < c (NH4C1)
pH为3的FeCl3溶液、pH为11的Na2CO3溶液和pH为3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分别为:C1、C2、C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C1<C2<C3 | B.C1=C2>C3 |
C.C1>C2>C3 | D.无法判断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用25 mL酸式滴定管可以准确放出8.00 mL的稀盐酸;
②可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③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所得溶液的浓度偏大;
④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定有大量CO32-存在;
⑤在某温度下,一定量的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若溶液呈碱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一定为:c(Na+)﹥c(CH3COO—)﹥c(OH—)﹥c(H+);
⑥下图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其可能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 A(g)+ B(g) =" 2" C(g);△H="Q" kJ·mol-1(Q<0 )。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①③④ | D.③⑤⑥ |
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右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93kJ热量,断裂1molN三N键吸收941kJ热量,则
A.N4的熔点比P4高 |
B.1mol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吸收724kJ能量 |
C.N4是N2的同系物 |
D.1mol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24kJ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