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孙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
C.民主与科学 | D.马克思主义传播 |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经历了向西方学习逐渐深化的历程。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阶级矛盾加深 | B.“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 |
C.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料中的“吾”的代表()
A.《海国图志》 | B.《劝学篇》 | C.《变法通议》 |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
D.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
牛顿临终时曾说:“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怎样看的,不过我只觉得好像在海滨玩耍的孩子,有幸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我所以有这样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为牛顿、达尔文、西门子“提供肩膀”的巨人分别是()
A.哥白尼、胡克、爱因斯坦 | B.伽利略、拉马克、法拉第 |
C.伽利略、胡克、爱迪生 | D.开普勒、拉马克、普朗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