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C.实行无敌国外交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 B.反对思想教条 |
C.反对封建迷信 | D.抨击腐朽统治 |
程朱理和王阳明的“心”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
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 D.纲常伦理,即为天理 |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
史载,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最可能引起明太祖不满的话是(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B.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 D.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儒、道、法 | B.儒、法、道 | C.法、儒、道 | D.道、法、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