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
B.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
C.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
下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丙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
B.甲、乙细胞的染色体数不同,基因组成也不可能相同 |
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后者属基因重组 |
D.甲和丙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 |
下图所示为甘蔗一个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该细胞中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 |
B.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
C.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 |
D.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豌豆粒色和粒形的两对等位基因无论在1对还是2对同源染色体上都各自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
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雌配子和4种雄配子自由组合 |
C.纯合子自交和杂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
D.色盲基因和性染色体之间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下图表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获取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同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大于cDNA文库 |
B.③表示PCR技术,用来扩增目的基因 |
C.从基因文库中要得到所需目的基因,可根据目的基因的有关信息来获取 |
D.只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已知,就只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取 |
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