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葡萄糖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葡萄糖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错误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
C.葡萄糖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全部流入栉毛虫 |
某动物种群有AaBb和Aabb两类个体,比例为1∶1,两对基因自由组合,雌雄个体比例1∶1。已知aaB_个体致死,假如种群中全部个体都能够自由交配,且子代中除致死基因型外全部个体都成活,则成活子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是
A.3/32 | B.6/32 | C.6/57 | D.12/57 |
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分别代表糖尿病人和正常人 |
B.a在1~2h氨基酸合成增加 |
C.b在1~2h蛋白质分解大量减少 |
D.b在2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所致 |
根据下图判断,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液和c液 |
B.红细胞所携带O2至少需经过6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③利用 |
C.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c液会增多 |
D.若图为肝脏内环境,则肝炎病人化验需取图中c液 |
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与d3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 |
B.与d2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ATP多 |
C.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代谢产物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 |
D.d1、d2、d3浓度下蓝藻产生O2的场所均为类囊体的薄膜 |
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3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 |
B.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 |
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 |
D.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