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习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探究实验。
(1)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
                                                                    
                                                                    
                                                                    
(2)血球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璃制品,样品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个中格、每个中格由16个小格、总共400个小格组成,每个计数室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
现观察到下图中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小格内有酵母菌44个,其中被染色剂台盼蓝(分子量约为 960)染成蓝色的有4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应该统计的菌体数为
                  个。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                             

(3)该学习小组同时做3组实验,分别测得三组培养液中酵母菌实验数据如下:(单位:万个/ mL)

请将该学习小组采集的数据适当处理后,以曲线图形式(见下图)表示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4)到了第4天后,每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对酵母菌样液进行            ,以方便计数。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析有关人体内环境调节的资料,回答问题。
研究人员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控制神经元激活的小鼠模型,以考察X神经元对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图1显示的是小鼠在不同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的饮水(即舔水)行为。对照条件为无光刺激("-光"),实验条件为有光刺激("+光"),两种条件下各尝试了6次,阴影部分表示光刺激时间。图中每一个小竖线代表小鼠的一次舔水动作。

图1

image.png

图2

(1)根据已有知识, X 神经元应位于。
(2)结合图1,光刺激10秒后,将导致小鼠的血浆渗透压,引起脑内分泌量减少,从而调节水平衡,这种调节方式为

(3)图2显示了接受不同处理的三组小鼠15分钟内的饮水量。据此结果,可得到结论:。
(4)光刺激15分钟导致肾脏功能障碍的小鼠体内水分向细胞内液转移,引起细胞水肿。这种情况发生在神经细胞时,将会引起嗜睡、烦躁、昏迷等,其原因是。

A.

神经细胞神经递质合成减少

B.

神经细胞内电解质浓度降低

C.

神经细胞质膜上递质受体减少

D.

神经细胞质膜上离子通道数量减少

分析有关猫毛色遗传的资料,回答问题。
猫的毛皮有的呈纯色(如白色、黄色、黑色等),有的呈色斑,两者合称为毛色性状,其控制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决定毛色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及其拉制性状如图。
image.png

(1)将不同毛色的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2(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换)。据表2分析,控制毛色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是。
猫的毛色性状由毛色基因 W 和色素淡化基因 C 共同决定,两者相互不连锁,色素淡化基因 C 包括 C (原有毛色)、 C b (奶白色)、 C s (纯白色)、 c (白化)。其中, C b C s C + 呈隐性,对 c 呈显性,且基因 C 对基因 W 有抑制作用( C 除外)。
(2)基因型分别为 C b c C s c 的两只猫交配, F 1 出现四种颜色不同的猫,其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两种颜色的猫交配,它们生育的 F 2 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3)考虑基因 W 与基因 C 的共同作用,若一只黑尾白猫没有白化基因且两对基因都杂合,则此猫的基因型是。
(4)基因型分别为 W 1 W + C + C s W T W + C s c 的两只猫交配,生育出白色小猫的可能性是.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研究发现植物能对温度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将15℃生长的绣线菊 A 和绣线菊 B 置于10℃下低温处理一周,分别测定两种植物低温处理前后最大光合速率(图1)、光补偿点(图2)以及叶肉细胞叶绿体内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表1)。

图1

图2

image.png

(1) H 经过类囊体上酶①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双向);蛋白质③位于;酶④位于。
(2)结合表1数据,概括绣线菊 A 在低温处理前最大光合速率高于绣线菊 B 的原因:。
(3)运用已有知识,结合表1数据分析低温处理后两种绣线菊最大光合速率下降(图1)的共同原因是:①;②。
(4)光补偿点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 C O 2 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 C O 2 时所对应的光强。据图2分析,更适于在北方低温弱光环境下生存的是,这是因为低温处理后。

A.

绣线菊 A 光补偿点下降,说明其在低温下利用弱光的能力更强

B.

绣线菊 A 光补偿点降幅显著大于绣线菊 B 的降幅,说明其低温诱导的效率更高

C.

绣线菊 B 光补偿点显著低于绣线菊 A ,说明其在低温下利用弱光的能力更强

D.

绣线菊 B 光补偿点降幅小,说明低温对其的诱导效率更高

(5)综合本题的图、表数据,表明植物适应低温的原理是(多选)。

A.

增加细胞呼吸速率

B.

降低最大光合速率

C.

增加光合作用相关酶的种类

D.

改变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的表达量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霍乱弧菌(如图)经口感染,通过胃到达小肠,在小肠黏膜细胞的表面生长繁殖并产生霍乱肠毒素,后者导致感染人群腹泻甚至死亡。

(1)霍乱弧菌能穿透粘液层(分布于小肠黏膜细胞表面)通常借助于。

A.

肠道的蠕动

B.

消化液的流动

C.

细菌鞭毛的运动

D.

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的摆动

用含硫代硫酸钠、柠檬酸钠、胆酸纳、蔗糖的 T C B S 培养基( p H 8 . 6 )能从天然样品中有效地分离出霍乱弧菌。
(2)这种 T C B S 培养基属于。

A.

酸性通用

B.

碱性通用

C.

酸性选择

D.

碱性选择

研究显示、霍乱肠毒素为蛋白质,其编码基因位于 C T X 噬菌体基因组中.无毒型霍乱弧菌经 C T X 噬菌体感染后,会转变为产毒素的菌株,且其子代细菌即便在无噬菌体感染的条件下,同样能稳定维持其产毒素特性。
(3)造成霍乱弧菌这一特点的机制可能是。

A.

霍乱肠毒素在霍乱弧菌细胞分裂时分裂子代细胞

B.

霍乱肠毒素能选择性杀死不含毒素编码基因的霍乱弧菌

C.

C T X 噬菌体感染霍乱弧菌后增殖了大量且稳定的噬菌体

D.

C T X 噬菌体在感染霍乱弧菌期间将其基因组插入至宿主基因组上

(4)不食不洁生水和生贝壳类海产品是防止霍乱发生措施之一,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5)下列各图中,能准确反映霍乱弧菌疫苗接种者血清中抗霍乱弧菌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是。

A.

B.

C.

D.

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长与激素调节的问题。

image.png

图1
(1)仅在茎的中部将束切断(如图1A),在不断绝正常生长素( I A A )来源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如图18B样的变化,该现象说明 I A A 具有的功能是(多选)。

A.

促进细胞休眠

B.

促进细胞分裂

C.

促进细胞分化

D.

促进细胞破裂

科学工作者用 14 C 标记的 I A A 从完成了以下四组实验(图2)。
(2)根据图2, I A A 运输的规律可归纳为。

图2


实验表明, I A A 的短距离运输以细胞到细胞的方式进行,且输入与输出细胞的载体不同,其中输出与 P I N 蛋白相关。 P I N 蛋白会通过胞吐(依赖于生长素应答因子 A R F )输出 I A A ,图3为部分作用机理。

图3

(3)据图3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多选)。

A.

G N O M 蛋白活性增强,抑制 P I N 蛋白胞吐

B.

I A A A U X / I A A T I R 1 蛋白结合,促进 I A A 输出

C.

高浓度 I A A 促进 A U X / I A A 被分解为碎片

D.

T P L A U X / I A A 蛋白结合物含量升高,无助于 I A A 的输出

(4)若植物茎某处的 I A A 浓度恰好为最适生长浓度,假设顶芽细胞的 P I N 蛋白被持续抑制,则对茎该处的生长。

A.

有利

B.

不利

C.

无影响

D.

不确定

(5)结合 P I N 蛋白的功能,解释顶端优势现象中"顶芽优先生长"(不考虑侧芽)的原理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