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 T. Odum对某生态系统进行了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注:能量单位:102kJ/m2/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位于能量金字塔最底层的营养级是表中的 ,该表没有列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若干年后该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是 (填发展、稳定、退化)。
(3)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在下图虚框中用文字补充完成能量流经丙种群的情况。
(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3/8的部分直接供给丙,则丙能量增加M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过去人们以为作物播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在保证营养需要的情况下,有人对小麦的产量与播种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图分析,当播种密度过大时小麦产量将。
(2)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是;。
右图为免疫的有关示意图。依据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甲、乙、丙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当____________时,丙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丁并产生大量的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它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是(用图b标号)。
(3)若图a中的2吸附在皮肤细胞表面,过敏原与之结合,使皮肤细胞释放出__________等物质,引起皮肤出现红肿的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施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宿主细胞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休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人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 B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____________病毒再次人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_______,存活率___________。
(6分)右图是血糖升高后,体内发生的调节过程示意图,请据此回答:
(1)高血糖是指血糖高于 mg/dL。
(2)①②③④中,由体液起作用的是 ,由神经起作用的是 ,由高尔基体起作用的是 。
(3)胰岛素分泌增加时,胰高血糖素分泌 。
(4)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不能下降,这时细胞可利用的糖___________。
( 5分)研究人员在人工控制的大棚内种植大豆和玉米,研究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甲图是大棚内某植物的叶片结构示意图,乙图是在光照强度为7000Lx,室温为28℃的条件下,大豆和玉米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分析回答:
(1)甲图①所指的细胞区别于C3植物该细胞的特点是。
(2)乙图中曲线对应的植物叶片结构如甲图所示。
(3)大豆根瘤内有菌,在它的_________上有特殊的___________,并指导合成相应的酶,故能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