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列出了细胞结构甲~戊在不同生物材料中的的分布情况。已知甲、乙、丙均由双层膜构成,其中甲的膜上具有小孔,而乙、丙的膜上没有小孔。

细胞结构





枯草杆菌(细菌)





菠菜叶肉细胞





兔肝细胞





(1)结构乙、丙、戊(均为细胞器)的名称是乙         、丙          、戊          
(2)从上述生物材料中进一步提取了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进行了相关鉴定实验。鉴定试剂与结果如下(“+”表示有显色反应;“一”表示无显色反应):

物质(或结构)
A
B
C
D
E
来源
枯草杆菌
菠菜叶肉
兔血
兔肝
兔表皮




甲基绿溶液





斐林试剂





苏丹III溶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已知:①将适量的A溶液加入盛有B的试管中,在适宜条件下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②C为红色,且检测发现C中含有Fe元素。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断出A~E的名称:
A:          ;B:          ;C:          ;D:          ;E: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4-2-8所示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请据图回答:

①如果A、B细胞为植物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前,可用先除去______,余下的部分可称为______。这一步骤中若用酶解法,所使用的酶是()
A.多肽酶 B.淀粉酶 C.纤维素酶 D.脂肪酶
(2)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____________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②A、B细胞为动物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使其分散开来;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但不能用于植物细胞培养的手段是________,所形成的D称为____________。
(2)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效应B细胞,那么,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被注射了_________。图中B为_________。
(3)若该过程仍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___种,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_________。从中选择出它的方法是______培养,获得D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培养基中培养和注入_________培养。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这样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下图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通过过程①、②形成重组质粒,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切取目的基因、切割质粒。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
①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②需要在____酶的作用下完成,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起来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③将重组质粒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时,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
(3)如果将切取的GFP基因与抑制小猪抗原表达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的转基因克隆猪,可以解决的医学难题是,可以避免________________。
(4)目前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用数字表示)。
①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
②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序列
③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修饰(合成)
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

I.图A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据图回答:

(1)既属于三级消费者又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该食物网没有列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某种原因戊全部死亡,而壬的数量却保持稳定,则丙的数量将会____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图B为我国北方某农场居民食物结构图,农作物的籽粒是人和家禽、家畜的食物来源,生产的家禽家畜供人食用,大部分农作物秸秆用作燃料,部分秸秆以及人、家禽、家畜的粪便用于肥田。某同学对农场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出了改进方案,请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方案一:调整居民的食物结构以养活更多的人。若期望可养活的人口数量增加一倍,应将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由现在的1︰1调整为_______︰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保留整数)。
方案二:充分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建立新的物质生产体系。设计如下图:

(1)该方案可使农场供养的人数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沼气池中的主要微生物,其基本结构和新陈代谢的基本代谢类型与下列 _____相同(用字母代号表示)。

A.HIV B.蓝藻 C.破伤风杆菌 D.酵母菌 E.衣藻

(3)从物质生产的角度分析,该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娄菜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叶子形状有阔叶和细叶两型,相对性状由一对有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B和b引起。杂交组合发生在两株阔叶雌株和一株细叶雄株、一株阔叶雄株之间,甲组:阔叶雌株×细叶雄株,乙 组: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结果甲组杂交子代全为阔叶雄株,乙组杂交子代既有雌株又有雄株,但雌株全为阔叶,雄株阔叶和细叶约各占一半。根据上述结果回答:
(1)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________(能、不能)确定X染色体上具有基因B或b。
(2)甲组杂交组合的子代没有雌株,原因是 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表示)
A.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 B.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致死
C.含X染色体和b基因的雄配子致死 D.含X染色体和b基因的雌配子致死
E. 含X染色体的合子不能发育 F.含X染色体和b基因的合子不能发育
(3)若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请回答:
①女娄菜种群中控制叶形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种。
②两株杂合子女娄菜杂交,子代可能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女娄菜植株有毛对无毛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Y染色体上无控制叶形的基因。两株女娄菜杂交,子一代在营养生长过程中出现4种表现型:有毛宽叶、有毛细叶、无毛宽叶和无毛细叶,4种表现型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9︰3︰3︰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子一代自然传粉,子二代在开花期表现型有_____种,其中,数量最多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表现型植株占子二代植株总数的比例接近于___________。

为了探究神经系统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及胰岛素分泌与血糖变化的相互关系,选取品种、性别、体重等体征相同以及对饲喂信号(如饲喂前给予的铃声刺激、信号灯等)反应一致的空腹实验狗,分组编号后,隔离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 验 措 施
实验结果
胰岛素相对稳定值(10-5mg/dL)
血糖相对稳定值(mg/dL)
①号
不处理
11
90
②号
给予饲喂信号后饲喂食物
升高至18后逐渐回落至11
升高至110后逐渐回落至90
③号
不给予饲喂信号直接饲喂
升高至18后逐渐回落至11
升高至110后逐渐回落至90
④号
给予饲喂信号不饲喂食物(假饲)
升高至15后逐渐回落至11
降低至82后逐渐回升至90
⑤号
注射胰岛素溶液
升高至18后逐渐回落至11
降低至72后逐渐回升至90
⑥号
注射葡萄糖溶液
升高至18后逐渐回落至11
升高至110后逐渐回落至90

请回答:
(1)①号狗起 ______ 作用。根据实验目的,还应增加一组实验才能准确体现血糖变化与胰岛素分泌的相互关系,增加的一组实验,实验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糖升高最快的是____号狗,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说明此结论的还有___________号狗的实验。血糖降低最快的是_________号狗,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号狗的实验说明神经系统参与了胰岛素分泌和血糖平衡的调节,调节该过程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假饲刺激的感觉器官是______________,对其产生的兴奋进行分析、综合处理的神经结构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升的血糖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