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判断:
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玄理、留学僧僧旻(mín)、灵云、惠云等人,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大国崛起》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划“C”。
阅读判断
(1)大化改新前,日本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到中国。                   (    )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建筑、雕塑等技术。                 (    )
(3)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    )
(4)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    )
(5)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    )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走近伟人——毛泽东”的探究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本题10分)


图一是中共成立时期的毛泽东,写出中共成立历史意义
图二是1927年的毛泽东,写出这一年毛泽东领导武装起义的名称、为中国找到的一条革命道路是什么?
图三是毛泽东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出这首诗反映的是那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的结果是什么?
【伟人情怀】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胜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材料中毛泽东所说的“胜了三大战役”是指哪三大战役?
试分析党中央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指挥的“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缅怀伟人】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伟人毛泽东一生的主要事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历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后来日本拜认了欧美为老师,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材料二: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4月24日表示,参拜靖国神社是“理所应当的事”。面对中国和韩国的抗议,安倍态度强硬。日本政府26日就此前公布的将明确把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及竹岛(韩国称独岛)称为“日本领土”的教科书审定结果,确定了将要求中韩两国冷静对应此事的方针。——摘自共同网
材料三:1月27日是一年一度的“大屠杀纪念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为此发表谈话,宣称德国对纳粹罪行“永久担责”。——摘自人民网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拜认了欧美为老师”的那次改革指的是什么?这是改革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是什么战争?面对这场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取胜的根本原因?
(3)历史上,一战后的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激化,通过哪次会议帝国主义重新确立了对亚太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针对中国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4)由材料二、材料三可以看出,战后德日两国对战争态度存在什么不同?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舞台上,有三个国家异曲同工地演绎了自己的精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农奴的反应: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后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相媲美。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向我十岁的儿子尽可能简单地解释这个宣言的本质,祝愿在他的心灵中能够永远刻上3月5日这个日子,以及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的名字。我无法呆在家里,我要到街上走走。人们在这里或那里大声读着声明。我不断听到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词汇。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亚历山大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课本
材料三……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材料四宣言声明:南方的奴隶将得到解放,一旦北方联邦军队进入叛乱区,就解除他们的奴隶枷锁。于是,他将这场内战变成了一场解放奴隶的战争,从而得到了许多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北方人的士气更加高涨,南方人的继续顽抗似乎已经是徒劳无益的了。这一宣言鼓励大批奴隶离开他们南方的主人,开创了北方军队征集黑人新兵的新局面。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861年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材料说明这个农奴对此次改革怀有怎样的心情?
(2) 从材料二看出,1861年改革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3)材料三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四,写出这一“宣言”是指哪部文献?它是由谁颁布的?
(5)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日美三国发生的事件对本国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对资本主义世界有什么共同的影响?
(6)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追史寻踪
追寻历史的脚步,探索历史的进程,领悟历史蕴含的哲理。
【图片再现】

(1)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有何历史地位?
【历史纪实】
在谭嗣同等人被杀后,守旧势力纷纷弹冠相庆。令人讽刺的是,这些颟顸(mān hān)污秽的既得利益者在为最后的垂死挣扎而欢呼的时候,那些对国家民族前途真正忧心如焚的青年志士却喋血街头。谁也没有料到,戊戌变法是以这样的结果而告终。
(2) 戊戌变法中青年志士虽然喋血街头,但是在社会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是什么?
【文献综述】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梁启超在1923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近代化概论》中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
(3)材料中提到,辛亥革命“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吗?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歌中寻史】
你可记得南湖的红船/你可记得井冈山的烽烟/你可记得遵义的霞光/你可记得窑洞的风寒/苦苦追求 披肝沥胆/旗帜更鲜艳/只为日月清明 阳光灿烂/只为乾坤朗朗 国泰民安
你可记得春天的故事/你可记得新时代的画卷/你可听到和谐的歌声/你可听到科学发展的呼唤/继往开来 勇往直前/旗帜更鲜艳/只为天蓝水碧 风清云淡/只为风调雨顺 百姓梦圆
(4)南湖的红船、井冈的烽烟、遵义的霞光三个词条分别喻指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革命的时期的三个重大事件,请指出三个词条所喻指的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
(5)20世纪40年代末中华民族开始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而春天的故事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这两个“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6)从以上材料分析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连连征战,百姓流离失所,大量逃亡,掀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了南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四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王的一封信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四说明清朝前期实行什么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你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