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曾几何时,手机还是时尚的一种象征。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今天它已经成为甚至中小学生都拥有的普遍的通讯工具。截止2012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11.12亿户,2013年上半年国产品牌智能手机销量达1.3亿台。。手机经销商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使手机销价大幅下滑,我们熟悉的同种品牌的手机从几千元的价格降到了千元以下。
材料二 在大学校园里,一些同学的手机不断更新换代。小李是大四学生,四年换了四部名牌手机,他认为“其他同学有的,我也要拥有”。中国社科院的专家认为,眼下青年人的消费习惯、观念处于急剧变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消费观念,特别注意的是,中国的资源、环境,不允许我们过度消费。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手机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
(2)请结合材料二回答,小李的行为是受到什么消费心理的影响?你认为应该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文化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文化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开放水平和国家软实力。
材料一:
材料二:2009、2013年我国文化贸易增长与近5年进出口比情况
项目 |
2009年 (亿美元) |
2013年 (亿美元) |
年均 增长 |
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引进量比 |
引进和派出文艺演出收入比 |
文化产品进出口 |
127.9 |
274.1 |
20.2% |
1:2.5 |
6:1 |
文化服务进出口 |
28.3 |
95.6 |
28.7% |
注: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贸易出口额大于贸易进口额称为贸易顺差,反之为贸易逆差;②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额首超美国,居世界第一,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
材料三: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十二五”时期,我国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
(1)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就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贸易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振兴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国政府怎样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材科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履新不到一月之际辗转深圳、珠海、佛山、广州等地。考察改革新区、参观特色企业、走访百姓人家、邀基层人士座谈,屡屡向外界发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不会停顿和止步”的强烈信号。习近平强调,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干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请结合材科一回答: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谈谈如何更好地推进改革?
(2)谈谈我国当前的改革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材料二:2012年4月,温家宝总理深入广西、福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中,温家宝总理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处在合理水平。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同时,也要实行灵活审慎的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在与企业家的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说,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是要打破垄断,温州试点的有些成功经验要在全国推广。
(3)材料二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材料一: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正在悄然 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
材料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1)面对城镇化的浪潮,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
中共十八届四全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依法治国方略形成和发展历程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依法治国方略的完善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结合材料,运用“党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三:从字面来看,依法治国似乎与经济没有关系,但是,实际上,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诚信经济,这都需要法律予以规范和提供保障,需要市场参与者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精神,即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此次之所以要把“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中国经济转型扫清障碍。中国经济将迎来新红利。
(3)结合材料,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依法治国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所起的作用。
2000多年前,儒家创始人孔子就对“和”的思想进行了论述。他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他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命题, 指出“同”并非“和”的先决条件,能在“不同”中求“和”才是最高境界。“和”的思想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往、吸收、融合,对中国的外交哲学和对外交往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政府又提出和谐世界的外交方略,向世界表明,不断发展的中国,将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共存、共生、共赢”的思想,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简析“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念对我国处理外交事务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