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口流动打破了传统社会的“生于斯,死于斯”的格局,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大量渴望子女常回家看看的“空巢”老人,老人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少数老人去世多日都无人知晓,晚年生活甚是凄惨。
2012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在草案形成过程中有较大争议的“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条款,写进了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常回家看看”入法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常回家看看”是中国传统孝道理念,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对国家设定老年节的认识。
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状况不景气。为了战胜困难、走出困境,政协企业各显神通。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少企业不气馁、不等待,积极调整战略,完成了一个个漂亮的“转身”。原主打欧美传统市场的,现在积极开拓新型市场,生机重现;原主攻方向是城市的,现在转向服务“三农”,走出困境;原只盯住大客户的,现在适应市场要求做出了“小锅菜”,重振雄风。
材料二战胜困境关键是要有迎难而上、勇克时艰的坚定信念和意志。一位知名企业家说,我信奉这样的信条:“人定胜天——‘定’是镇定的定”。当然,镇定之中还需要转换思维、开动脑筋、积极应对、勇于开拓,这样才能找准“危”“机”转化的“支点”,在寒流中见到“春色”。
材料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通过对员工长期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引导员工自觉自愿地遵循特定的价值取向,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使企业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氛围,提高员工实现企业共同愿景的自觉性,并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企业应如何走出困境。
(2)针对材料二,有人认为,只要有坚定地信念和意志,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逆境中的企业为什么更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2012年9月18日至20日,温家宝在湖北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就部分行业、企业面临着需求减少、订单难拿、能源资源价格较高、物流和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出口增长乏力等经营难题,温家宝建议相关企业:一要及时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坚持自主创新,闯出发展新路,提高企业竞争力;二要有信心,要对本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形势做出科学判断;三要认识到,企业效益的根本是市场需求,要千方百计找准需求、开拓市场。四是关注人民利益,做有良心的经营者,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利益面前做出正确的抉择。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温家宝为企业发展提出的建议体现的哲学道理。
回首2012年,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辉煌成就令人鼓舞,深刻启示弥足珍贵。
改革开放以来,扩展了我国发展的国际空间,极大地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升级,扩大了就业总量,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向世界敞开大门,不仅惠及我国13亿人民,而且给世界带来了繁荣发展。今天,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放缓;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劳动力等资源比较优势正在减退,经济增长的环境资源约束强化,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日显紧迫。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我国如何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2012年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莫言获奖,除在国内掀起一股莫言热外,国际上也许多国家也争抢莫言作品的翻译权。在莫言的作品得到世界各国关注同时,中国的其他作家及其作品也引起许多国家读者的兴趣。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要想有更多的中国作家和作品走向世界,莫言的成功给我国的文学创作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