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新增“洋插队、新能源、电子污染、北漂、贪腐”等词语3000个,真实记录了当代的社会生活。这表明
①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②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 A.① ② | B.① ④ | C.② ③ | D.③ ④ |
富兰克林说:“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这告诉我们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 | B.价值观决定人生道路的选择 |
| C.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 D.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
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百年一遇的冰冻雪灾。“风雪无情人有情”。雪灾中,灾区人民奋力自救,广大公益组织与民间力量纷纷伸出援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力争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说明
①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③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5·12”地震发生后,巴州区广电局全体新闻工作者发扬不怕疲劳、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深度采编新闻素材。新闻工作者之所以要到农村去,到农民中去,是因为
| A.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农民群众 |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 C.人民群众的革命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更迭 | |
| D.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今日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中国的人本精神在与世界的沟通中又一次张扬。 2008年5月19日到21日,中国为地震中逝去的普通生命举行国哀,是因为人民群众
①就是指广大的劳动群众②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08年暑假,全国高校纷纷组织大中专学生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其哲学依据是
| A.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惟一途径 |
|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
|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 D.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