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范仲淹在杭州知州任上遇到“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范仲淹创造性地实施了“荒政三策”。一是兴土木,以工代赈。因饥岁工价至贱,正是营造的好机会,又解决了饥民流离失所之苦。二是利用杭州人好佛事、喜旅游的习俗,大兴旅游业。一时饮食、住宿、贸易等服务行业都需要劳力,大增就业者数万人。三是引四方粮商昼夜进粮,结果杭州城粮食爆满粮商只好降价,百姓大大得益。范仲淹的“荒政三策”条条奏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范仲淹“荒政三策”蕴涵的经济学道理有
①物价水平是消费水平的基础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社会生产有重要意义
③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变化影响
④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范仲淹“荒政三策”条条奏效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创新就要破除一切陈规成说
③坚持量的积累,就能促进事物发展
④把握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针对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为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社会稳定,中宣部、教育部号召毕业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到西部和农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①与生俱来的
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传授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习近平强调,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这说明()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
C.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
自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至今的400多年间,中国几乎所有的文史经典都被翻译成了各国文字,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同时,中国也翻译出版了大量国外书籍。这说明()
①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②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不同民族文化有差异,但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近期,中国地质大学某教授连发数条微博,痛批某电视台白酒广告泛滥,他甚至统计出30分钟的新闻时段所插播的白酒广告有16种。在限制“三公”消费和反腐败的背景下,白酒企业扎堆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广告()
①忽视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反映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商业性
③看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上的强大功能
④要求文化主管部门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下列对应准确的是()
①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
——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③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对本国文化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愈易。
—— 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