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题。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
【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流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爱竹,爱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
| A.野泉声入砚池中 | B.清香移在菊花枝 |
| C.梅梢月斜人影孤 | D.空谷幽兰绝美人 |
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
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 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语言综合运用。(共8分)张静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李容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啊!” 张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①李容的话言外之意是:
②张静该怎样说才得体: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静静凝聚了层层阴,到了下午便下起了蒙蒙细,清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请将这段文字改写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个语义相关的排比句。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偎倚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
仿照例句,用“记忆”和“友情”开头,另写两句话。
例句: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
根据比喻的特点,仿写下列句子。
仿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写两个句子。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它是孕育智慧的花朵。
综合性学习
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请按照提示完成①—②题。
①表弟在家读报:“一名日本老兵在华忏(qiān)悔时,披露了日军侵华期间一些鲜(xiān)为人知的暴行……”小金听后,对表弟说:“你读错了,这里‘忏’应该读,‘鲜’应该读 。”(填上正确的读音)
②阿宁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公用电话长途直播新款手机震憾上市
(某公用电话亭) 应改为(某手机专卖店)应改为
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个字)(2分)
【环球网报道】据日本新闻网10月25日消息,日本海上保安厅第11管区海上保安本部发表的消息称,日本当地时间25日清晨6点半左右,中国3艘海监船驶入钓鱼岛周围12海里的“日本领海”。
日海上保安厅称,这3艘中国海监船分别是海监51号、海监75号、海监83号。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在现场正在拦堵中国海监船,并不断警告中国海监船离开“日本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