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用1 000 mL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棉塞封口,装入200 mL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酵母菌细胞数量不断增加 |
B.一段时间内酵母菌以“J”型方式增长 |
C.若用“边长1mm,刻度为25中格×16小格”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则计数时只需计数四个角上的四个中格中的酵母菌数量 |
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
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
D.核膜上的核孔便于核质之间有选择地交流大分子,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
春季水稻种子播种前,先将种子用温水浸泡一段时间,再将种子堆放在一起,最后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水处理有利于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 |
B.处理过的种子堆内温度升高加快 |
C.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水中有利于降低脱落酸的含量 |
D.成熟种子内无赤霉素,故需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种 |
从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 |
B.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上胚轴切段的顶端 |
C.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
D.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
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组成部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突触只位于c处 |
B.兴奋时b处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
C.Ⅱ处表示突触前膜,可发生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
D.图中包括三个神经元,I与Ⅱ之间为组织液 |
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肝细胞后,必须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辅助下才能复制。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血清中检测出HDV抗原不一定能测出HBV抗原 |
B.血清中检测出HBV抗原则一定能测出HDV抗原 |
C.抑制HBV-定能抑制HDV |
D.HDV的感染会促进HBV的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