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1、2、3分别表示不同代谢过程。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
A.①中水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产生于第三阶段,测定叶片的①的强度一定要将装置放在黑暗中。 |
B.③在叶绿体囊状结构上进行,一定在黑暗中才可以进行 |
C.②中产生的O2用于①的第二阶段,生成CO2,释放出少量能量 |
D.X代表的物质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为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
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恩格尔曼的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
B.萨顿假说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类比推理法 |
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物理模型建构法 |
D.判断细胞是否死亡--台盼蓝染色法 |
在培养某植物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某植物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是
A.该种负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 | B.该种负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 |
C.该种负离子抑制了呼吸作用 | D.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和Cl-的相同 |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 |
B.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
C.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
D.记忆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原体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
果蝇的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显性性状为红眼。下列各组亲本杂交后的子代中,通过眼色可以直接判断果蝇性别的是
A.白眼♀×白眼♂ | B.杂合红眼♀×红眼♂ |
C.白眼♀×红眼♂ | D.杂合红眼♀×白眼♂ |
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6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A.600只 | B.900只 | C.1200只 | D.1800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