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3年9月1日,一个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走进了中学,我们是那么的兴奋:“我是中学生了!”,这里面透着的是一份自尊和自信。
材料二:有一个盲人住在一栋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论是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盲人回答道:“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邻居疑惑地问道:“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盲人答道:“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得清楚些,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就给我方便了吗。”邻居这才恍然大悟。
材料三:在2012年5月8日的晚间,黑龙江佳木斯市的中学女教师张丽莉在车祸的瞬间勇救学生,但是自己却不幸被卷到车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她的事迹引起网络的强烈关注,大家称她为“最美的女教师”。但也有人说:这样做就为了出个名,值得吗?
(1)材料一告诉我们,青少年应自尊自信。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知识,你觉得如何才能自尊自信?
(2)结合第六课内容,材料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并运用第六课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做到材料二体现的道理?
(3)张丽莉无愧为最美女教师。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别人的帮助是没有物质回报的,有时还会受到伤害,甚至付出生命的巨大代价。这样的帮助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某中学九(1)班小明同学在网上查阅我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关资料时,发现了这样一组数据,请你与他一起分析:
(1)小明同学对第2项的增长倍数有疑问,请你帮他验算结果应是倍,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
(2)小明同学对第3项和第4项这些数据对比观察了许久,感想颇多。你觉得他会想到哪些?
奥运跳水冠军彭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要感谢两个人,一是他的队友王克楠,另一个是他的竞争对手萨乌丁。他说如果没有王克楠到场对他的鼓励,他不会顺利地取得金牌。他之所以要感谢他的对手萨乌丁,是由于对手的高强,发挥得出色,激发了他的拼搏精神去奋力夺取第一。因此强大的对手对他来说是压力,也是取胜的动力。
(1)彭勃为何要感谢竞争对手萨乌丁?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今后打算怎样与同学在学习上展开良好的竞争?
融入情景,分析回答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儿子回家看见妈妈正准备去拿放在高处的东西,就说:“妈妈,我来拿吧。”这时妈妈会如何回答,请选择:(A)不用了,谢谢!(B)好,谢谢!(C)好吧,你来拿。
对话非常简单,语言本身并没有障碍,可在选择答案时,中国人大多数选择C,而外国人大多数选择B。请问:
(1)面对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和外国人的选择会不同?
(2)你是如何理解和对待这种差异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于2012年4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①家长和孩子对互联网的评价仍有较大差异.家长对于孩子上网的态度依然保守;②约占70%的未成年人经常在社交网站公布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手机号等;③有72.7%的未成年人在上网时遇到过不良信息。
(1)家长和孩子的观念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2)当家长和孩子产生矛盾时,作为孩子,应该怎么做?
(3)分别针对材料②和③回答:未成年人在上网时应核怎样保护自己?
材料一:
材料二:小鸟说:“我从天空中飞过,但天空中没有留下我的痕迹。”
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曾经飞过。”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漫画和材料二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感悟?
(2)为什么要保持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