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图所示),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小球的动能大小 |
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 |
C.在选择实验器材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木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 |
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目的是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 |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 |
B.图②是远视眼的成像原理 |
C.图③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
D.图④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
对于速度公式理解正确的是()
A.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
B.时间越长速度越慢 |
C.匀速运动时,时间越长路程越长 |
D.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
如图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A.无像 |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
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
B.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
D.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属于升华现象 |
马航客机MH370失联后,中国派出多艘舰船到南太平洋海域进行水下搜寻,其中用到“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设某次搜寻中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已知电磁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C1和C2;声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