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如图甲),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 __ (选填“长”或“短”)。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像。
(3)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的单摆T2与l成 __ 关系。
(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 _______________ 。
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
(2)t6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3)t2时刻与t3时刻相比,______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
(4)已知0~t1与t5~t6的时间相等,从图9可知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判断: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__________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小明上初中了,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给小明做早餐。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明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甲的示数/℃ |
70 |
60 |
53 |
47 |
42 |
39 |
37 |
35 |
34 |
33 |
乙的示数/℃ |
70 |
66 |
61 |
58 |
55 |
52 |
50 |
48 |
46 |
44 |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的__________(填物理量)相同。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的。小明想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给冷却速度下个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冷却速度。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杨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
(1)常见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上右图是小杨用温度计测烧杯中液体初温的操作图,A为操作过程,B为示数稳定后的读数过程。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杨纠正错误后,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
质量/g |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最后温度/℃ |
水 |
60 |
20 |
6 |
45 |
食用油 |
60 |
20 |
6 |
68 |
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__________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__________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并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第一支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如图乙所示)。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较明亮/较黑暗)。
(2)实验步骤a、b、c、d的合理顺序是(填写步骤前字母),实验中小明发现b步骤很难看清该蜡烛与第一支蜡烛的像是否重合,原因是。
(3)如图乙,分别将实验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线始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某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请把丙图表头填上合适的内容。
①;
(4)如果在像A1′的位置放一光屏,此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1/ A1′)这一侧观察,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
(5分)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硬纸板,F可绕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AON(选填“=”、“>”或“<”),若将AO向ON靠近,OBON(选填“靠近”或“远离”)。
(2)如图乙,把F向后折叠,(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
(3)若光线沿BO入射,则光线反射后沿OA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