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铁凝《一件小事》,完成后面小题
①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②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
③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④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⑤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⑥有句很诙谐的俗语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做“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⑦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心跳着弄不清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败是注定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大祸临头的时刻,唯有向病人公开宣布我的失败,我才能尽快从失败里得以解脱。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⑧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⑨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⑩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她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⑾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
⑿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飘飘然时,每当我面对旁人无意中闯下的“小祸”而忿忿然时,眼前总是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
⒀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件小事”。
从记叙顺序看,第④段划线部分属哪种顺序?这些介绍与下文内容有什么关系?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⑤段的“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一句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我在许多年后“飘飘然”和“忿忿然”时,眼前会“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我的邻居”是个怎样的人。
第⒀段可以删去吗?结合文意,简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飓风:自然的暴力
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称为旋风。
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 50个达到飓风强度。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结合全文,请给飓风下一个定义。
请你简要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持续6个月的飓风季节中,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飓风破坏力最强的时期。 |
B.风暴眼是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在海水热量的作用下空气迅速旋转上升而形成的超低压区域,飓风需要风暴眼的支持。 |
C.风暴潮的出现是飓风的淫威表现之一,它是海平面在狂风和超低气压作用下造成的高度达到7.5米的海平面上升现象。 |
D.热带风暴的形成与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能忽视各种自然循环的影响。 |
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作用
(1)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
(2)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飓风、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不可抗拒。前不久日本发生的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于日本地震,有网友在网上发贴说:不是地震,是南京的三十万野鬼在颤抖;也不是海啸,是东三省流浪的孤魂在咆哮;更不是什么核辐射,是731部队科技发展的后代找到了根!你们祈福什么?他们有靖国神社罩着呢!你们捐什么款?甲午战争的赔款他们还没花完!你们救什么助?钓鱼岛他们都有能力布防!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请谈谈你的感想。
阅读理解。(14分)
握住母亲的脚
⑴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⑵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⑶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⑷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他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⑸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⑹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⑺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⑻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您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⑼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⑽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⑾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⑿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⒀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⒁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第(3)段中“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主考官的用意是什么?青年大学生后来弄明白了什么?
第(4)段划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母亲的脚像木棒一样坚硬”说明了什么?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
“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青年从母亲的脚,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别的方面感受母亲的艰辛,母亲的爱,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不超过60字)
阅读理解。(14分)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
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
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
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
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
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能敢地,
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A(刮压罩)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
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B(愤恨愤激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C(争辩争论争
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
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D(冲向穿过越过)乌云,翅
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大笑,它
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
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
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大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
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 | B. | C. | D. |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一句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各有什么表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请你说说“乌云遮不住太阳”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请你根据文意展开想象,设想海燕在高傲地飞翔时会对其他海鸟说些什么。
阅读理解。
草 木
韩少功
①佛教慈悲一切有眼睛的生命,故没有“人”而只有“有情”的概念,把人与动物并置这一概念之内,一视同仁。这一来,只有植物降了等级,冷落在慈悲光圈之外,于是牛羊大嚼青草从来不被看作屠杀,工匠砍削竹木从来不被看作酷刑。
②佛祖如果多一点现代科学知识,其实可知草木虽无心肝,却也有神经活动和精神反应,甚至还有心理记忆和面部表情——至少比网络上的电子虚拟宠物要“有情”得多。比如我家的葡萄就是小姐身子丫环命,脾气大得很,心眼小得很。有一天,一树葡萄叶突然只剩下光光的主杆,叶子全部脱落在地任人碾踏,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想了好一会,才记起来前一天给它修剪过三四片叶子,意在清除一些带虫眼的破叶,以便它更为靓丽清新。肯定是我这一剪子惹恼了它,让它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来个英勇地以死抗争。你小子剪什么剪?老娘躲不起,但死得起,不活了!
③不仅是这一株,其它葡萄也不好惹,决不容我随意造次。又一次,我见另一株葡萄被风雨吹得歪歪斜斜,好心让它转了个身子,以便攀上新搭的棚架。我的手脚已经轻得不能再轻,态度已经和善得不能再和善,但还是再次逼出了惊天动地的自杀案,又是一次绿叶呼啦啦尽落,剩下光杆一根。直到两个多月后,自杀者出足了气,逞足了威风,枯杆上才绽出一芽新绿,算是气色缓和心回意转。
④相比之下,姿质平平的梓树就淳厚得多。工匠们建房施工时,把一棵碍事的小梓树剁了,又在树根旁挖灶熬浆料,算是刀刑火刑无不用其极,足足让小树死了十几遍。不料工匠离开半年之后,这树蔸无怨无悔,从焦土里抽枝发叶,顽强地活了过来,为主人很快撑起了一片绿荫。在中国的文字里,木匠原名“梓匠”,故乡又名“桑梓”,可见这种树在历史上颇有年头。这与它的不屈不挠和任劳任怨一定不无关系。我只是觉得这种树稍稍有点蠢,比如初秋之际,寒暖不定,它们似乎是被气候信号搞糊涂了,不知眼下是什么季节,就又落叶又发芽的,如同连哭带笑,又加棉袄又摇扇,蠢得有点丢人现眼。
⑤秋天来了!我忍不住冲着它们喝斥。
⑥它们似乎听不懂,新芽还是冲着落叶往外窜。
⑦草木的心性其实各各不一:牵牛花对光亮最敏感,每天早上速开速谢,只在朝霞泼地的那一刻爆出蓝花一串,相当于植物的鸡鸣,或者是色彩的早操。桂花最守团队纪律,金色或银白的花粒,说有就全树都有,说无就全树都无,变化只在瞬间,似有共同行动的准确时机和及时联系的局域网络,谁都不得自由主义地擅自进退。比较而言,只有月季花最为娇生惯养。它们享受了最肥沃的土壤,最敞亮的受阳区位,最频繁的喷药杀虫,但还是爱长不长,倦容满面,暮气沉沉。硬要长的话,突然窜出一根长枝,挂上一两朵孤零零的花,就把你给打发掉。
⑧当一棵树开花的时候,谁说它就不是在微笑呢?当一片红叶飘落在地的时候,谁说它不是一口哀怨的咯血?当瓜叶枯黄甚至枯黑的时候,谁说这不是它们在咳嗽或者呻吟?有一些黄色的或紫色的小野花突然在院墙里满地开放,如同一些吵吵闹闹的来客。它们在随后的一两年里突然不见踪影,不知去了哪里,满园静寂无声。我只能把这事看作是客人的愤然而去和含怒绝交——但我在何事上得罪了它们?
⑨再说我们同时栽下的一些桔树吧。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对它们同样地挖坑同样地修剪同样地追肥,但靠路边的三棵长得很快,眼看就要开花挂果,其它几株却无精打采,单薄瘦弱,长来长去还是侏儒,甚至叶子一片片在蜷缩。有一位农妇曾对我说:“你要对它们多讲讲话么。你尤其不能分亲疏厚薄,要一碗水端平么——你对它们没好脸色,它们就活得更没有劲头了。”
⑩我对这个建议半信半疑:几棵树苗也能看得懂脸色?作者说他家的葡萄是“小姐身子丫环命,脾气大得很,心眼小得很”,请联系文中描写葡萄的内容,分析作者这样说表达他什么样的感情?(4分)
作者说草木的心性各各不一,请根据原文有关内容说说梓树有什么样的心性。(4分)
结合文章内容,请你对第四段划线句及其中的词语蠢、连哭带笑、丢人现眼做批注。(3分)
从全文看,结尾处农妇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最后一段话有什么作用?
阅读理解。
守护人性
——《周国平论教育》序(节选)
①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
②不错,这只是常识而已。惟因如此,真正可惊的是,今天的教育已经多么严重地违背了常识。一种教育倘若完全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权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
③有智者说:经济决定今天,政治决定明天,教育决定未来。此言极是,因此,最令人担忧的是今天教育的久远后果,一代代新人经由这种教育走上了社会,他们的精神素质将决定未来中国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精神水准和社会面貌。让教育回归人性,已是刻不容缓之事,拖延下去,只会愈加积重难返,今后纠正起来更加事倍功半。
④无论个人、民族,还是人类,衡量其脱离动物界程度的尺子都是人性的高度,而非物质财富。个人的优秀,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优秀。民族的伟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伟大。人类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人性的进步。人性是“由无数世代苦心积累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庙堂珍宝”(尼采语),守护这一份珍宝,为之增添新的宝藏,是人类一切文化事业的终极使命,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第四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