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生命里的十字绣》,完成下面题目。
生命里的十字绣  琼雨海
①今年5月3日,《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走上了一位特殊的梦想委托人。她叫杨佩,一个没有双臂的青春女孩。她的梦想是开一间小小的十字绣店。
②开店?十字绣?善良的主持人轻声问道:“你是卖别人的作品,还是……?”此时的杨佩不禁露出得意的微笑,还俏皮地伸了一下舌头,她肯定地说:“是别人买我的。”主持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小心翼翼地问,如果你愿意的话,能否说一下双臂是怎么了?杨佩流下了泪水,9岁那年,小杨佩不小心拉了变压器的斜拉线,不幸触电,等醒来的时候她已然躺在了泪流满面的妈妈的怀里。
③命运就在这一瞬改变了人生轨迹,截肢对于一个还没有开始绚丽人生的小女孩来说,意味着什么?当小杨佩要选择绝路的时候,是妈妈挽救了她。不能改变现实,就要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从那一刻起,杨佩决定要乐观坚强,就像一株向日葵,即使生存环境再恶劣,也会一直向着阳光生长一样。
④独立,对于一个失去双臂的孩子来说是何等的不易!但她坚信自己能够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经过不断实践,反复训练,一定能做到。
⑤于是,她开始试着在家里洗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女孩爱美的天性,还使她学会了梳妆打扮。因为不能再回到学校上课,她就看电视下方的字幕一个一个地学识字,慢慢地也能够看一些书籍,看书让她对外面的世界有了不止一次的向往。可是,在家里,她还是被父母照料着,本来自己坚持一下就能做到的事情,反而半途而废。
⑥那一天,小杨佩有了和父母的第一次争吵。为了自己的脚变得更加灵活有力,她决定要练习十字绣技艺。对此母亲坚决反对,她总怕女儿受到伤害,不停地唠叨着,万一你扎到了怎么办?线绳扯不出来,自己绊倒了怎么办?面对母亲的苦心,她大嚷着,难道你能跟我一辈子吗?一句话直戳母亲的心窝,母女俩相拥而泣。
此刻,杨佩坐在舞台中央上展示了十字绣绝活,她劈线运针,那灵活娴熟的动作使在场的观众睁大了眼睛。波波老师幽默地说:“你用这个技术吓倒过多少人了?”杨佩笑了,她说在七浦路摆摊的时候,有很多人围观。说起自己的摆摊生活,有一件小事,让杨佩至今难以忘怀。那一天的上海,特别冷,而杨佩只穿了一件短裤。一位好心的阿姨路过的时候看到她,忍不住哭了,留下了200块钱给她。在一旁前来探望的母亲把这一切看在了眼里,她哭着对杨佩说,走吧,咱不卖了。回到家里,母亲顾不上自己。马上端来一盆热水,让杨佩烫烫脚。
⑧每每想到此事,杨佩是那么心酸。自己的艰辛,好心人的善良,母爱的温暖,都一一涌上心头,激励着她要做一个坚强的女孩。
⑨是的,生命固然会遭遇狂风暴雨,可是,只要你迎接阳光的热忱之心还未泯灭,则终有一天会走出阴霾。同学们,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埋怨,那么,请看看失去双臂的杨佩,看看她坚毅地绣着人生中的十字绣,并且一直在微笑,微笑。 (选文有删改)
第⑧段中的“自己的艰辛,好心人的善良,母爱的温暖”分别指哪些内容?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回答。
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第⑨段中画直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体会?请写在下面。(不超出所给字格)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短文,做下面题目。
《躺在母亲身边》 (王晓明)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⑨“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⑾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⑿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⒀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⒁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⒂母亲 B (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⒃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2分) A:B:
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2分)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搅——暖暖的。
阅读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试分析第⑩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4分)
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国母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3分)
“中国母亲”颁奖词: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②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③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④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⑤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结合上下文说说“招牌”一词的妙处。
第②句所照应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句子是。
①句和⑤句在选文中分别起的作用是______ ___ __和______________。
选文用“美丽”和“ _______”,“白云朵朵”和“___ ____”相对比,说明云“__ _ _ ”的特点。
用“∥”划分选文的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本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面题目。
一个乞丐很早就上路了,当他把米袋子从右手换到左手,正要吹一下手上的灰尘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到了他的掌心。
乞丐看了一会儿,把手掌递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将做什么吗?”
“你将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更可怜,生命完全操纵在别人的手中。”
“你错了,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个很大的丁香花蕾,并让她美丽地开放。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运,我此生无悔了。”
乞丐一下子停住了脚步。
从“看来你比我更可怜”这句话,可看出乞丐的生活态度是
“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运”一句中的“这”指代什么?
乞丐为什么“一下子停住了脚步”?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想要把露珠吞下去。  B.为自己的“可怜”而感到自卑、自惭。
C.被露珠的生活态度所震撼。 D.对露珠所起的伟大作用持怀疑态度。

作者通过对露珠的语言描写,反映出露珠具有的精神。

阅读《有滋有味的贫穷生活》一文,回答下面问题。
我读小学低年级时,大家都穷,很多孩子都吃不饱饭。
到朋友家玩,发现一个有趣的东西——西瓜做的面具。因为那里是农家,有堆积如山的西瓜。就像现在万圣节时大家用南瓜做的面具一样,那个面具是用西瓜皮做的。“真有趣,真好玩。”见我赞不绝口,朋友就把那个西瓜面具送给了我。我喜不自胜,很郑重地抱回家给外婆看。“阿嬷(mó称呼老年妇女),好不好看?”“哦,很有意思。”外婆也赞同地看着。
晚上睡觉时我把西瓜面具放在枕边,打算明天带到学校向同学们炫耀。可是早上醒来,一睁眼,发现枕边的西瓜面具已经无影无踪了。外婆去上工了,不在家,我没办法,只好上学去。
放学回家后,再问外婆:“阿嬷,我的西瓜面具到哪里去了?早上起来就没看到了。”“啊,那个啊……”外婆笑嘻嘻地让我看看玻璃盘子,“看,很好吃吧?”西瓜皮正腌在盘子里。
在穷人生活中,最要紧的是每天的饮食。屋子虽破,还能遮风避雨;衣服不求奢华,也不愁缺欠,总有表哥穿过不要的给我。只有饭是每天非吃不可的,因此外婆在吃的方面也就格外精明。
首先,外婆很爱喝茶。喝过茶就会有茶叶渣,她把茶渣晒干,用平底锅煎脆后洒上盐巴,就变成“茶叶香松”。如果在现在,可以打着富含茶素的“外婆香松”称号大卖特卖也说不定。
再就是鱼骨头。“鱼骨含有钙质,吃吧。”外婆这么说着,连很粗的鱼骨头都叫我吃下去。但总有些鱼骨头是肯定嚼不碎的硬骨头,像鲭鱼的骨头。每次吃完鱼肉后,外婆就把鱼骨头放在碗里,倒进热开水,冲成骨汤喝下去。这还没完哪,剩下的鱼骨头再晒干,用菜刀剁碎,压成粉,当作鸡饲料。其他还有苹果皮、有伤痕的蔬菜等等,都被外婆当作了鸡饲料。
外婆总是不无得意地说:“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
说到捡来的东西,河滨“超级市场”每年都有一场美食盛会。那就是盂兰盆节。在九州岛,盂兰盆祭祀的最后一天有送神的“精灵流”仪式,就是在小船上载着鲜花食物,顺着河水漂流而下。
你大概已经猜到,从上游漂流下来的小船,当然又被外婆的木棒拦住了。外婆捞起小船,拿起上面的苹果、香蕉等水果。我是很想吃苹果、香蕉,可是第一次看到外婆这么做时,担心遭老天惩罚。“阿嬷,这是供给菩萨的东西吧?”“嗯。”“这样做不会遭老天惩罚吗?”“什么话?这样放任它们漂下去,水果腐烂了,会污染大海,也给鱼类带来麻烦。”她说着,捞起一艘艘小船,手不停歇地只顾拿起水果。“可是……”外婆继续说:“船上还载着死人的灵魂,不好好送回河里不行。”说着,又把小船恭敬地放回河里,并双掌合十说:“谢谢。”
外婆是虔诚信佛的人。她每天早上供佛的食物从不马虎,即使这么穷,外婆对寺庙的捐献和佛事的供奉,也绝不吝惜。
如果有菩萨因为我们这每年一度的美食盛会而惩罚我们,会让人觉得菩萨没有菩萨心肠。
贫穷的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会让人觉得菩萨没有菩萨心肠”这句话中,两个“菩萨”分别是什么意思?
(1)“菩萨”(2)“菩萨”
从全文看,外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一句有什么含义? 俗语也说“要富日子穷过”,这些对如今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的我们来说,有什么启发?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面题目。

冯剑华
⑴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⑵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⑶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⑷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⑸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⑹“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⑺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⑻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⑼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⑽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⑾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⑿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⒀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⒁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4分)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写出了她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写出了她的性格特征。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其用意是什么?(2分)
你是怎样理解秋天雨的“阅尽沧桑”“并不落寞”?(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