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2月19日,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同年12月21日至25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表明
| A.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使命结束 |
|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实行 |
| C.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统一战线组织正式建立 |
| D.政协与人大、政府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确立 |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了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
| 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
| 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 |
| 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 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 A.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
|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 D.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这次战争,迫使中国带着深深的屈辱开始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蹒跚而行。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现代化机遇 | B.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
| C.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 D.鸦片战争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