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编剧写了个剧本《乌镇人在上海》,有个片段反映的是1906年的情形,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 A.场景1:去上海大清邮政局发信回家报平安 |
| B.场景2:从乌镇出发乘轮船去上海 |
| C.场景3:去“又一村”看电影《定军山》 |
| D.场景4:到上海码头后转乘电车抵达亲戚家 |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王、谢都是东晋著名的士族,当年他们居住在乌衣巷。从刘禹锡的诗中可以看出
| A.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 B.士族的没落与消亡 |
| C.九品中正制在历史上有过进步作用 | D.士族对于保存中原文化有积极意义 |
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的政体,主要包括
| 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 | 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
| C.郡县制度与行省制度 | D.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语书》中,凡是“正”字都写成“端”字(如以矫端民心;毋公端之心),这一现象与我国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有关。据此判断,这批竹简应属于下列哪一朝代
| A.西周 | B.明朝 | C.西汉 | D.秦朝 |
对于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 A.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
| B.秦国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
| C.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
|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诸侯国 |
与王室关系 |
地理位置 |
| 晋 |
姬姓贵族 |
山西 |
| 卫 |
姬姓贵族 |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
| 鲁 |
姬姓贵族 |
山东南部 |
| 齐 |
功臣 |
山东北部一带 |
| 燕 |
姬姓贵族 |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王室的权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