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组用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 验 步 骤 |
简 答 |
第一步:称取3g氯酸钾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装置①的试管中,点燃酒精灯。 |
装置①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第二步:加热试管一段时间后,用橡皮管连接a、b。 |
刚开始加热时,排出的气体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 。 |
第三步:当装置②中水面不再下降,断开a、b,移去酒精灯,将装置②中的集气瓶密封,并贴上标签备用。 |
|
第四步:读取量筒里水的体积数并记录。 |
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液体凹液面的 保持水平。 |
在理解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请你归纳本实验的目的:(不超过20个字) 。
(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核内有个质子,最外层上有个电子,该元素属(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 ①
②
③
④
⑤
是常见的化学用语
请从中选择适当的序号按要求填空:
A. | 表示一个铁原子 | B. | 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 |
C. | 表示铁离子 | D. | 表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
通常情况下,气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可表示为1:
。如常温常压下氨气(
)的溶解度为1:700,表示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中最多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下表是一些气体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气体 |
H2 |
CO2 |
SO2 |
NH3 |
溶解度 |
0.018 |
1:1 |
1:40 |
1:700 |
某学生利用下图装置来收集气体(不考虑尾气处理)
(1)直接从
口进气,可收集上述气体中的(填编号,下同)
(2)直接从 口进气,可收集上述气体中的
(3)若集气瓶内装满水,收集气体时应从口进气,这种方法可收集上述气体中的
2010年,我市遭受了严重的旱灾。
(1)人工增雨是缓解干旱的重要手段,干冰可用于人工增雨。撒在云层中的干冰升华时(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雨。
(2)施用磷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其中一种磷肥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Ca(H2PO4)2],该化合物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3)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填写离子符号)离子的水。
下表为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溶解度(
)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硝酸钾的溶解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2)在20℃时,向100
水中加入120
硝酸钾固体,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至60℃(不考虑溶剂的变化),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判断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原因。
(1)氯化钾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
(2)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氯化钙溶液: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