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___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_______。
(2)若想估算该地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___法,该方法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 。若想预测该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某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依据的种群特征是 。
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控制它们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育种公司欲利用现有纯合品种,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能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新品种,育种公司应该选择基因型为 、 的亲本杂交,得到F1。
(2)将F1植株进行 ,得到F2。
(3)在F2植株开花前,采用 的方法,淘汰其中的感病植株。在F2植株结出种子后,再淘汰有芒植株。然后单株收获 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理论上,所有的株系中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株系占 。
(4)综上所述,所需的表现型植株在 代开始出现,到 代才能予以肯定。
如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甲、乙、丙过程分别表示 。其中甲、乙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 (填细胞结构)中。
(2)为研究甲过程的物质合成情况,常使用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这一化合物,原因是 。
(3)在乙过程中,与DNA上起点结合的酶是 。已知该过程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
(4)丙过程通过 与mRNA上的密码子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在人体的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乙、丙过程但不能发生甲过程的细胞有 。
生物膜在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以下与生物膜相关的问题:
(1)在胰岛素的合成、运输及分泌过程中,生物膜面积基本不变的细胞器是 。
(2)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两者中与ATP合成密切相关的膜结构分别是 、 。
(3)科学家用 法能够分离各种细胞结构。分离动物细胞结构时必须首先破坏细胞膜,破坏细胞膜最简便的方法是 。
(4)在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与细胞膜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的成分是 。
(5)内质网是细胞内分布最广的细胞器,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有何意义?
。
(6)生物膜的存在有利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有序、高效进行的原因是:
① ;
② 。
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活性。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他做了如下实验。完善下列实验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洁净玻璃缸、蒸馏水、河水、自来水、发育状况相同的15只蝌蚪、普通饲料、甲状腺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高温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
实验步骤:
(1)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号为A、B、C,分别装上 。
(2)取 ,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A、B、C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 下培养。
(3)每天同时向A、B、C三只缸中分别投入普通饲料、 、高温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
(4)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 。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A.若B缸内蝌蚪发育最快,而A、C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说明 。
B.若 。说明高温使甲状腺激素制剂活性降低。
C.若B、C缸发育状况相同,而A缸较慢。说明 。
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
(1)豌豆基因在玉米细胞中翻译的场所是 ,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 。
(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 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A基因复制的模板是 ,杂交细胞能够培育成F1植株的原理是 。
(3)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 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所占比例为 。
(4)植物染色体杂交育种的优点是 。(要求写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