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酶所降低的活化能可用图中 (填字母)线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 (上移/下移)。
(2)图2曲线a是在最适温度与PH条件下测得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底物浓度为S2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
(3)若曲线b是某同学改变温度后测得的曲线,则说明酶具有 的特性。
(4)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
22.(9分)一场筹备了10年的“太空结合”首次在神舟四号飞船上举行了,“新人”之一是小白鼠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新人在“产房”—电融合仪内孕育新生命,160min后,中国首批“太空娃娃”终于诞生。
(1)若用此方法来获得H1N1抗体,则应采用 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科学工作者正在研究治疗癌症使用的生物导弹是 。
(2)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是起源 细胞,其中T淋巴细胞在胸腺成熟。这种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 ,其实质是 。
(3)鼠的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在培养时通过 分裂方式大量增殖。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淋巴细胞相比有何特点? ;要观察融合后的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在制作装片过程中可用一定浓度的 染色。
21.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碳循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 ;ABC构成
乙图是 ;ABC构成 。(2)有一图中缺少一个重要的箭头,所缺箭头位置是
(3)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4)图中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最主要靠 (生理过程)
(5)若想增加图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应该增加
为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某湖泊中生物的影响,一组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
,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一所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将研究数据绘制成下表。
生物种类 |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
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
||
汞 |
某种杀虫剂 |
|||
A |
鱼(甲) |
鱼(乙) |
78 |
96 |
B |
河蚌 |
水蚤、小球藻 |
25 |
57 |
C |
小球藻 |
/ |
3 |
5 |
D |
鱼(乙) |
水蚤 |
10 |
31 |
E |
水蚤 |
小球藻 |
5 |
15 |
(1)为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请尝试利用上表中的数据,在所给坐标上规范绘制柱形图,以比较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
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含量比较图(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的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
代表5种生物)。
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着丝点一分为二的原因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还是受基因控制的生理活动?某同学对该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
实验步骤:第一步:培养洋葱根尖。
第二步:取两个广口瓶分别编号为1号,2号,并装入适量蒸馏水,向1号瓶内加入2mL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向2号瓶中加入2mL蒸馏水。
第三步:将已长出根尖的两洋葱分别转移到1号,2号广口瓶中培养一段时间,只将其根尖伸入瓶中液体中。
第四步:从1号,2号广口瓶中洋葱上分别切取2~3mm长的根尖若干条,并分别进行等步骤制成临时装片。
第五步: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比较并记录(时期)的染色体数目。
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
②
某课题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Ⅰ取甲、乙两套密闭装置设计实验,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装置 |
锥形瓶中加入的材料 |
小烧杯内加入的物质 |
测定项目 |
甲 |
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微生物悬浮液各1mL |
① |
细胞呼吸氧气的消耗量 |
乙 |
② |
等量的蒸馏水 |
③ |
Ⅱ将甲、乙装置均置于28℃恒温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的氧气浓度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微生物保持活性,前三组实验所用微生物为酵母菌,第四组实验的微生物是乳酸菌),1小时后读数。请补充下表有关的内容。
预期实验结果 |
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 |
||
组别 |
甲 |
乙 |
|
第一组 |
液滴向左移动 |
液滴不变 |
④ |
第二组 |
液滴向左移动 |
液滴向右移动 |
⑤ |
第三组 |
液滴不变 |
液滴向右移动 |
⑥ |
第四组 |
⑦ |
⑧ |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
(3)除了可以测定细胞呼吸方式外,你认为用上述密闭装置和选用下列材料用具,还可以开展哪些生物学实验的探究,请写出一个探究课题题目。
材料用具:小麦种子、玉米幼苗、小麦幼苗、一定浓度的KOH溶液、NaHCO3稀溶液、蒸馏水、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恒温装置、暗箱。
课题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