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83年德国生物学家C.Engelman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的水绵体上,并在水绵的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下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在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最强
C.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强
D.聚集的好氧性细菌大量消耗光合作用产物——O2,使水绵的光合作用速度加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C.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DNA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的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其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  )

A.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B.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10%的NaCl溶液的烧杯中,并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他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那么,他应该怎样改进实验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  )

A.把10%的NaCl溶液换成30%的NaCl溶液
B.把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C.把猪的膀胱膜换为其他半透膜
D.把10%的NaCl溶液换成10%的蔗糖溶液

“核糖”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结构或物质的组成成分 (  )

A.HIV B.T2噬菌体 C.核糖体 D.ATP

下列是表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框图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分裂生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