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德国生物学家C.Engelman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的水绵体上,并在水绵的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下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在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最强
C.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强
D.聚集的好氧性细菌大量消耗光合作用产物——O2,使水绵的光合作用速度加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
|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 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 |
如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
|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
| C.一般情况下,② 为① 的10%~20% |
| D.从能量关系看② >③+④ |
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
|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
|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
|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
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
|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
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
|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
|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
|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