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蝴蝶兰在正常条件下和长期干旱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可通过夜间吸收CO2以适应环境 |
| B.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10~16时不能进行光反应 |
| C.正常条件下,12时CO2吸收速率最快,植株干重最大 |
| D.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0 ~4时不能产生ATP和[H] |
如图为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外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
| B.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囊泡 |
| C.④代表的物质是ATP |
| D.图中表示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能进行 |
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它们与碘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X而无Y。下列有关X、Y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可能是蛋白质 | B.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 |
| C.细胞膜上的X可能是载体 | D.Y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细胞中的DNA解旋成脱氧核苷酸单链 |
| B.使细胞中蛋白质全部水解,DNA能游离出来 |
| C.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
| D.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
“分子伴侣”是一类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的蛋白质。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
| A.核糖体 | B.内质网 | C.高尔基体 | D.溶酶体 |
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具有专一性 |
| B.与不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是不同的 |
| C.与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
|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