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15 |
3.75 |
3.5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25 |
1.75 |
2.25 |
3.00 |
3.50 |
1.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 (有/无)有机物积累,原因 。昼夜不停地光照下,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 。
2.若光照12 h,其余时间为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0℃,则该植物一天内积累有机物的量为 mg。(保留两位小数)
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绘出光合作用消耗CO2总量与温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2)上图中曲线的含义是: 。
4.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作用 阶段中
(物质)的作用而达到的。
5.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暗处1小时,测得容器内CO2增加了22.4mL,而在光照充足条件下,1小时测得CO2减少了56mL(假定温度是恒定的,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忽略不计,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该植物在光照1小时中合成葡萄糖的量为 mg。
(9分)图甲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动物细胞部分结构及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中l~9表示结构,a~f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细胞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甲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2)自由基是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很可能损伤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3)若将甲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会出现细胞壁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分离;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甲细胞染色,则被染成绿色的部位主要是[ ] ________________。
(4)a、d过程的完成依赖于[3]的______________,该过程_______________(是/否)消耗能量。细胞器[9]除图中所示的功能外,还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定位在[5]中的某些蛋白质错误掺入[1],则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可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第4小题1分,其他每空2分)
(1)如果要将某目的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细胞,先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中,然后用该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通过DNA重组将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上。
(2)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红细胞生成素(一种糖蛋白,用于治疗肾衰性贫血)主要来自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检测rhEPO的体外活性需用抗rhEPO的单克隆抗体。分泌该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可由rhEPO免疫过的小鼠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
(3)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采用激素处理可使良种母牛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最常用的激素是。从良种公牛采集的精子需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在胚胎移植前,通过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
(4)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系统结构或功能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协调与平衡原理 | B.物种多样性原理 |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D.整体性原理 |
在生物技术实践过程中,往往需要注意某些实验步骤的操作,请将下列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填写完整:
(1)在腐乳的制作时,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消毒。
(2)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题中,往往需要稀释土壤溶液,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过程每一步都要在旁操作。
(3)在提取植物细胞的DNA时,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
(4)在花药离体培养中剥离花药时,要彻底去除,因为与其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
(5)为避免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缓冲液和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
(6)在固定化酵母细胞中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的方法。
(7)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中,若红细胞的洗涤次数过少,将无法除去。
(8)胡萝卜素提取的萃取过程应采用加热,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
现有如下品系特征的几种果蝇,已知表中所列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研究人员通过裂翅品系与其他品系果蝇的杂交实验,阐明了裂翅基因的遗传规律。
品系名称 |
品系的部分性状特征 |
裂翅 |
灰体、裂翅 |
黑檀体 |
黑檀体、直翅 |
野生型 |
灰体、直翅 |
请分析并回答:
(1)若要确定裂翅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可将裂翅品系与野生型进行,若,则可确定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科学家通过实验确定了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完成了下列实验:
P裂翅品系×野生型
↓
F1裂翅品系野生型
↓×↓×
F2裂翅品系野生型野生型
157只 85只
由上述实验可推测出裂翅性状由性基因控制。F1裂翅品系自交后代中,裂翅品系与野生型比例接近2:1的原因最可能是。
(3)已知黑檀体性状由3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若要对裂翅基因进行进一步的染色体定位,现选择(2)中裂翅品系与黑檀体品系进行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将F1中雌蝇与黑檀体直翅雄蝇进行交配产生后代。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裂翅基因与黑檀体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后代只出现2种表现型,则说明裂翅基因在号染色体上,且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下面图1和图2是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递质合成后首先贮存在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递质释放,并与位于上的受体结合。在图1中,当某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Na+大量内流,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成,从而发生兴奋,而在图2 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却使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无法产生兴奋。在前述整个过程中,所消耗的ATP是在(填场所)产生的,神经递质总共穿过层磷脂分子层。
(2)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突触释放的GABA在体内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激活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从而缓解病情。原因是其可抑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升高/降低)。
(3)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那么,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主要作用于(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