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几个中文系学生看了这段话,对“那时”具体是指哪个时期意见不一,他们向一位历史系教授求教,得到的答案是指( )
| A.戊戌变法时期 | B.辛亥革命时期 |
| C.新文化运动前期 | D.国民大革命时期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
|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
|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
| D.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
2011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参加了201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理事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表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B.中国积极参与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
| C.新时期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 | D.积极推进睦邻友好合作的关系 |
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
|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 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 B.标志着我国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
| C.结束了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状态 | 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 A.改造现有的民主党派 | B.取得民主党派对新生政权的支持 |
| C.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 D.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