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
材料二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 ,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材料三: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毛泽东当时提出了什么思想?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它包涵哪些内容?(8分)
(2)材料二中, 毛泽东当时提出了什么理论?毛泽东所指的中国革命的第二步是什么?(4分)
(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提出要吸取苏联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毛泽东否定了苏联的哪些做法?(4分)
(4)根据以上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程,其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此番华尔街金融风暴,让许多人联想到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 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 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材料四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材料五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期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今天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共同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五,分析说明历史上罗斯福总统、现任奥巴马总统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面对严峻形势时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点。

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一 《管子揆度》:"百乘之国,中而立市 ","千乘之国,中而立市","万乘之国,中而立市"。——《管子揆度》
材料二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三 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物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天下领域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种种迹象都表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当然,封建官僚体制……都延缓了这种转变。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已经形成的原因。“延缓了这种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图三 文渊阁图四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是哪些朝代实行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在材料三中图三开始设置内阁是在哪个皇帝的时候?图四的机构又是哪个朝代设置的?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秦朝政府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四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材料三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5)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6)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后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请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