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表现在(  )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②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邓小平理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根据人民币发行简表(见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繁荣、商品经济活跃使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
B.第二、三套反映了五六十年代中国国民经济困难
C.3种分币退出市场说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D.几套人民币的发行演变见证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远亲不如近邻”。下列各项,能突出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建树与这一俗语反映的意思相近的是

A.发起组建东盟 B.参与创建亚太经合组织
C.参与创建联合国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邓小平年谱》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绝非历史的‘偶然’,更不是某个人的‘臆想’,而是中国发展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大势使然,是‘内忧外压’的形势所逼迫出来的。”这里的“绝非偶然”主要是指

A.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需要 B.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C.实现国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 D.打破我国对外完全封闭状况的需要

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