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资本主义已过时 | 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
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 |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
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
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如图是西汉时期的封泥,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 | B.广泛推行封国制 |
C.实行郡县两级制 | D.推行单一县制 |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 | B.编户制 | C.察举制 | D.科举制 |
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 | B.世袭制度 | C.中央集权制度 | D.宗法制度 |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