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稍多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陀委营,明月悉兵追蹑遁:撤军
B.即斩关外兵纳:容纳
C.策其马世充曰谢:告别
D.宋金刚于介休走:使……走,击退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攻打卢明月时,张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的门下。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昭陵。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
(2)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霍氏①奢靡。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在人之右而奢,亡之道也。孔子曰:‘奢则不逊。’夫不逊者必侮上,侮上者,逆之道也。出人之右,人必害之。今霍氏秉权久矣,天下之人,疾害之者多矣。夫天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不亡何待?”乃上书言曰:“霍氏奢靡,陛下即爱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果亡,董忠②等以其功封。人有为徐生上书者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乡聚里中人衰而救之,幸息。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而反不录言曲突者。向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无裂地出爵之费,而国安平自如今。往事既已,而福独不得与其功。惟陛下察客曲突徙薪之策,而使居燔发灼烂之右。”书奏,上使人赐徐福帛十匹,拜为郎。
                          ——《说苑》卷十三
【注】①霍氏:西汉重臣霍光的家族。霍光死后,其家族被满门诛杀。
   ②董忠:人名,曾参与告发霍氏家族。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出人之右,人必害之           害:妒忌
B、今霍氏秉权久矣             秉:掌管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指责
D、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且:将要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
B、居无几何,家果失火
C、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
D、则无裂地出爵之费,而国安平自如今
3、文中替徐福上书的人,巧妙地运用比喻说理,把“徐福上书”这件事用“曲突徙薪”的小故事作比,从而阐明了“有远见”比“拼死力”更有价值的道理。以下四项中,破折号前后构不成本体与喻体关系的一项是( )
A、宜以时抑制 —— 曲其突,远其积薪
B、裂地出爵 —— 杀牛置酒
C、董忠等以其功封 —— 乡聚里中人衰而救之
D、而福独不得与其功 —— 反不录言曲突者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福断定“霍氏必亡”的根本理由是“天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
B、霍氏家族灭亡的自身原因在于“奢靡”,外在原因在于“天下害之”以及皇帝的不信任。
C、董忠等人“以其功封”, 文中虽没有点明他们受封的原因,但通过“徙薪曲突”的故事可以猜测得出是因为他们帮助皇上诛灭了霍氏家族。
D、文中有一个人替徐福上书,其说理方法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所用的方法相似。
枭 逢 鸠 鸠 曰 子 将 安 之 枭 曰 我 将 东 徙 鸠 曰 何 故 枭 曰 乡 人 皆 恶 我 鸣 鸠 曰 子 能 更 鸣 可 矣 不 能 更 鸣 东 徙 犹 恶 子 之 声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①,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③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①随属:连续。②醨(lí):淡酒。③温蠖(hù):昏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 举贤以自佐
B、举贤以自佐 /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何故怀瑾握瑜
D、是以见放 / 而自令见放为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C、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D、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
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
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作者认为,楚怀王很想任用忠诚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只是他不能分辨忠奸善恶,才导致自己国破家亡,身死异乡的下场。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屈原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屈原)博 闻 强 识 明 于 治 乱 娴 于 辞 令 入 则 与 王 图 议 国 事 以 出 号 令 出 则 接 遇 宾 客 应 对 诸 侯 王 甚 任 之 上 官 大 夫 与 之 同 列 争 宠 而 心 害 其 能 怀 王 使 屈 原 造 为 宪 令 屈 平 属 草 未 定 上 官 大 夫 见 而 欲 夺 之 屈 平 不 与 因 谗 之 曰 王 使 屈 平 为 令 众 莫 不 知 每 一 令 出 平 伐 其 功 以 为 非 我 莫 能 为 也 王 怒 而 疏 屈 平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言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皆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方孝孺《逊志斋集》卷六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高:夸耀
B、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        季:最末
C、与国争雄,兵未决            决:决战
D、听自募兵,戒粟吏勿与较赢缩       较:计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尤善言兵,谈必推孙吴 / 吾善孙吴法
B、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 / 甲兵莫利于姑苏
C、王果能将吾 / 未尝能将兵也
D、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 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
3、比较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意义是否相同,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形势莫便于姑苏 ②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③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
④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 ⑤士诚以为然
A、①②⑤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B、②③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C、②④⑤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D、①③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士请求张士诚任命自己为将领,并断言自己定能夺取中原。其实,吴士是个只会阿谀奉承,纵酒享乐的吹牛大王。
B、吴士虽然善谈兵法,但他不善用人。他在钱塘招募的全都是些无赖懦弱之人,一上战场,不战自溃。所以说,吴士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用人不察。
C、吴士自夸擅长谈论用兵之法。他对当时各方面情况的分析,深得张士诚的赞同。实际上,他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懂得行军打仗,更不敢与李曹交战,只落得个被俘被杀的结果。
D、吴士自以为熟知三国时期吴国行军作战的兵法,因而自恃才能无人能及,骗得张士诚的信任与重用,最后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
① 攻 人 之 恶 毋 太 严 要 思 其 堪 受 教 人 以 善 毋 过 高 当 使 其 可 从
② 为 恶 而 畏 人 知 恶 中 犹 有 善 路 为 善 而 急 人 知 善 处 即 是 恶 根
                       ——明·洪应明《菜根谭》
5、请用斜线为上两段文字断句。
6、请从上两段文字中任选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0—13题。
于成龙传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民益得尽力耕耘。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成龙抚其渠彭百龄,令捕盗自赎。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馀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乃出呼役械诸盗,他盗皆远窜。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三桂散伪劄遍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冈、黄安诸盗,皆倚山结寨应三桂。妖人黄金龙匿兴宁山中,谋内乱。刘君孚者,尝为成龙役,善捕盗,亦得三桂劄,与金龙等结大盗周铁爪,据曹家河以叛。朝以成龙旧治得民心,檄往招抚。成龙诇【注】知君孚虽反,众未合,犹豫持两端。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
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呼君孚出见,叩头受抚,降其众数千。金龙走纸棚河,与其渠邹君申往保山砦,成龙擒斩之。朝以闻,请复官,即擢黄州知府。
二十三年,江苏巡抚余国柱入为左都御史,安徽巡抚涂国相迁湖广总督,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於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綈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曰:“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诇:xiòng,刺探
10.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益得尽力耕耘益:更加
B.甫成,山水发甫:刚刚
C.桥圮,坐夺官坐:因此
D.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摄:代理
11.下列各句分别表现于成龙处事讲究策略和深得民心的一组是()
A. 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B. 伪为丐者,入其巢/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C. 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朝以闻,请复官,即擢黄州知府
D. 成龙擒斩之/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于成龙直到45岁才步入仕途,但通过在罗城为官的政绩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深得百姓的
拥戴。
B.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魄力和计谋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
C.于成龙的下属刘君孚因为吴三桂的蛊惑而叛变,于成龙充分利用了心理战,使他归降。
D.康熙皇帝以于成龙为榜样来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译文:
(2)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
译文:
(3)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曰:“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
译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②,立则丈插③,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④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枹鼓之,狄人乃下。
                            ——《战国策》
【注】①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
   ②蒉(kuì):草编的筐子。
   ③ 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
   ④夜邑、淄上:地名。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      凭借
B、上车弗谢而去           致谢
C、先生志之矣            记住
D、乃援枹鼓之            抱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车弗谢而去 /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 / 若毒之乎
D、所以不胜者也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下列五句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田单攻狄不能成功的一项是( )
① 有生之乐,无死之心  ② 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
③ 上车弗谢而去  ④ 有夜邑之奉,淄上之娱  ⑤ 士卒无生之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所说的“五里之城,七里之郭”即指即墨。当时,齐国的大部分领土已被燕国占领,战争形势对田单很不利。
B、田单地少兵弱,却能够战胜强大的燕国,是因为他领导有方,在大战之前善于激励士卒斗志,振奋士气。
C、听了鲁仲子的分析,田单第二天就激励士气,巡视城墙,并亲自立于险境,击鼓助威,最终战败狄人。
D、鲁仲子在战前预言“将军攻狄,不能下也。”从原文本意来看,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眼下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先前田单织蒉杖锸,贫困窘迫;而今黄金横带,溺于欢娱,已经丧失斗志。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 王 薨 文 王 即 位 和 乃 抱 其 璞 而 哭 于 楚 山 之 下 三 日 三 夜 泣 尽 而 继 之 以 血 王 闻 之 使 人 问 其 故 曰 天 下 之 刖 者 多 矣 子 奚 哭 之 悲 也 和 曰 吾 非 悲 刖 也 悲 夫 宝 玉 而 题 之 以 石 贞 士 而 名 之 以 诳 此 吾 所 以 悲 也 王 乃 使 玉 人 理 其 璞 而 得 宝 焉 遂 命 曰 和 氏 璧
5、请用斜线为上段加线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加线文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