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做“探究平抛运动规律”实验,如图所示是他拍摄的一幅照片。已知O点为平抛运动的初始位置,照片上正方形每小格边长的实际值为5cm。利用该照片,可以求得连续两次闪光间隔的时间为      s,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为     m/s.小球在b点位置的速度为      m/s.(g取10m/s2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由于第一次选择的欧姆挡不够合适,又改换另一欧姆挡测量,第二次测量时电表指针所指的位置如图中的虚线所示,下面列出这两次测量中的有关操作:

A.将两根表笔短接,并调零。
B.将两根表笔分别跟被测电阻的两端接触,观察指针的位置。
C.记下电阻值。
D.将多用电表面板上旋钮旋到R×100挡。

E、将多用电表面板上旋钮旋到R×10挡。
F、将多用电表面板上旋钮旋到交流5000V挡。
(1)根据上述有关操作将两次的合理实验步骤按顺序写出(利用上述操作项目前面的字母表示,且可以重复使用)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电阻的阻值是 Ω 。

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
B.为简便起见,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规格要相同,拉伸的长度要一样
C.可以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D.可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W—v图象,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  )

(3)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1)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选项的前面字母填在横线上: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2)若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为L,小球在平抛运动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 =(用L、g表示)。

(1)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两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
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如图甲、乙所示是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测量工件长度时的情形。
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_____mm。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______mm。

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已知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5 V,内阻约为1 Ω;电压表(0-3 V,3 kΩ)、电流表(0-0.6A,1.0 Ω)、
滑动变阻器有R1(10 Ω,2 A)和R2(100 Ω,0.1 A)各一只.

①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填“R1”或“R2”)。
②在实验中测得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得到如图乙所示的U-I图线,
由乙图可较准确地求出该电源电动势E=V;内阻,r=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