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自然要素分布图,箭头表示洋流方向,读图回答问题。
(1)A、B、C三地气温年较差由大到小依次是 。A→B→C自然景观的过渡体现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
(2)乙海区洋流的方向和北半球 (气旋或反气旋)气流运动方向相似,其中洋流a的性质为 ,甲岛附近世界著名的渔场为 渔场。
(3)D、E两地7月份气候差异很大,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甲岛冬季多雪,形成图示降雪量分布状况的原因是 。
(4)下列关于该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研究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RS技术帮助研究人员进行空间定位
B. GPS技术实现大范围动态监测
C. GIS技术分析冰川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D. 地理信息技术是唯一的研究手段
图12为台湾中部山区某乡村旅游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分析该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根据图中所示乡村观光点,你认为旅游区内可以开展哪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图19是“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线图”。出游比率至某地到某旅游目的地的市民占该地出游市民总数的百分比。
材料2:图20为“某旅游目的地1994-2004年接待游客人次数年内变化图”。距离上海市500公里范围内的世界遗产有 、 等。
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
上海市民到北京的出游比率达20%以上,高于距上海距离近的其它地区,这主要与北京地区人文旅游资源 和 两方面的特征有关。
图20所示的旅游目的地是(填选项字母) 。
图20所示目的地游客接待高峰分别在”五一”、“暑假”和“ ”。2008年我国调整“五一”假日,新增“清明”、“端午”两假日,休假制度调整对该目的地游客接待数量年内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目前已经开通了北京、广州、上海、兰州、重庆至拉萨五条铁路客运线。
资料1:图22反映了西藏近25年来国内旅游者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资料2:图23反映了入藏旅客量变化的季节性特征。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西藏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种类型。
2.下列对西藏地区叙述正确的是(填正确项字母)。
A. |
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 |
B. |
北部降水丰富,强风雪天气多 |
C. |
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 |
D. |
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 |
E. |
气温年较差大 |
F. |
高原湖泊多 |
G. |
空气稀薄缺氧 |
3.西藏近25年来的国内旅游者人次数变化特点是。入藏旅客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
4.分析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小王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束。图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个是黄山,另一个是,其重要价值是、。
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这些景观属于典型的地貌。经过调查与走访得知,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具体表现是、、。3.小王在丽江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等。丽江古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丽江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青藏高原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新热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主要的特色游资源是什么?
2.旅游者进入青藏地区有多条线路,试比较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沿途自然景观和旅游观赏视角的主要差异,完成表。
线路 项目 |
川藏线 |
青藏线 |
地貌景观 |
① |
起伏和缓的雪山、高原寒漠等 |
水域景观 |
以湍急的江水景观为主 |
② |
植被景观 |
③ |
以高寒草原、草甸、荒漠景观为主 |
观赏视角 |
以仰、俯视为主 |
④ |
3.你认为青藏地区发展旅游业对本区地方文化有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