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洋机器与耕织、刷织……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识读战国形势图并回答问题:(共8分)
回答: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AB
CD
(2)图中的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的?
(3)写出发生在E处的战役名称。
(4)请你列举春秋时期有关楚庄王的两个成语典故。
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②处分别应填写的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哪个朝代实行的?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你知道谁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写出两个即可)
(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秦国成为一个怎样的国家?
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中的“卫鞅”是谁?他为了说服“孝公”引用了哪两个历史人物的史实?
(3)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4)通过管仲相桓公的结果以及卫鞅变法后秦国的变化,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 以下是我校七年级某班“史海泛舟”小组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材料四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
(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4)材料四将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请问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巩固统一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和截然相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