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乙、丙所代表的含义如表中所示,则相应的叙述与图示不符的是
| 选项 |
甲 |
乙 |
丙 |
相应的叙述 |
| A |
植物体一部分 |
愈伤 组织 |
植物体 |
若甲离体培养,则①过程表示脱分化,②过程包括再分化 |
| B |
二倍体 |
花药 |
单倍体 |
经①和②过程形成的丙一般含有一个染色体组,通过③得到的甲为纯合子 |
| C |
下丘脑 |
垂体 |
甲状腺 |
①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的激素对甲和乙都能起反馈调节作用 |
| D |
血浆渗透压 |
下丘脑 |
垂体 |
②是抗利尿激素,③表示垂体将抗利尿激素释放到血液中 |
某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
| B.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
| C.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
| D.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B.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D. 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某鲤鱼种群体色遗传有如下特征,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F1交配结果如下表所示。
| 取样地点[来 |
F2取样总数/条 |
F2性状的分离情况 |
||
| 黑鲤/条 |
红鲤/条 |
黑鲤∶红鲤 |
||
| 1号池 |
1 699 |
1592 |
107 |
14.88∶1 |
| 2号池 |
1 546 |
1450 |
96 |
15.10∶1 |
据此分析,若用F1 (黑鲤)与红鲤测交,子代中不同性状的数量比是()
A.1∶1∶1∶1B.3∶1C.1∶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是红绿色盲又患XYY(克莱福德氏综合征)的孩子,从根本上说,前者致病基因的来源与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
| 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
| 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
| 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
某对夫妇的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如下图所示,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则他们的孩子()
A. 同时患三种病的概率是1/2 B. 同时患甲、丙两病的概率是3/8
C. 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 D. 不患病的概率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