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四周期的某主族元素,其第一至五电离能数据如下图1所示,则该元素对应原子的M层电子排布式为 .
(2)如下图2所示,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 .简述你的判断依据 .
(3)CO2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体其晶胞如下图3所示.该晶体的类型属于 (选填“分子”“原子”“离子”或“金属”)晶体,该晶体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
(4)在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间力求尽可能多的接触,以降低体系的能量,使晶体稳定存在。已知Na+半径是Cl-的a倍,Cs+半径是Cl-的b倍,请回顾课本上NaCl和CsCl的晶胞,其晶胞边长比为 .
(5)Fe的一种晶体如甲、乙所示,若按甲虚线方向切乙得到的A-D图中正确的是 .铁原子的配位数是 ,假设铁原子的半径是r cm,该晶体的密度是p g/cm3,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1)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N2(g) + 3H2O(1)
2NH3(g) +
O2(g);△H =" a" kJ·mol—1
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 T/K |
303 |
313 |
323 |
| NH3生成量/(10-6mol) |
4.8 |
5.9 |
6.0 |
①此合成反应的a0;ΔS0,(填“>”、“<”或“=”)
②已知:N2(g) + 3H2(g)
2NH3(g) ΔH= -92.4kJ·mol—1
2H2(g) + O2(g)
2H2O(l)ΔH = -571.6kJ·mol—1
则常温下氮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气与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①已知:0.5mol液态肼(N2H4)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又已知H2O(g)=H2O(l)△H=-44kJ•mol-1。则32g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kJ
③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优点是
已知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溴原子的原子的序数为
(2)溴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个电子,表现为性(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溴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最低化合价。
(4)溴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填“强”或“弱”)
(5)写出氯元素,溴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并比较他们的酸性强弱
(14分)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变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X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和Z可以形成XZ3的化合物。请回答:
(1)X元素是________;Y元素是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
(2)XZ3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_。
(3)分别写出X、Y的含氧酸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次_______,核电荷数依次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依次______,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______,得电子的能力逐渐_____,所以金属性依次_______,非金属性依次____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
A、B、C、X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若A、B、C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水溶液均为碱性;将C加到盐酸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X产生。
(1)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2)将X通入水玻璃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存在B、C和H2O按一定比例结晶而成的固体。取一定量该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测得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为0.5 mol/L。若取相同质量的固体加热至恒重,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 g。
(4)写出区分B、C溶液的一种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