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位科学家利用碘元素,借助放射学,进行“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揭开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因此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如图是碘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 B.碘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
| C.碘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3 | D.食用含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
制备多晶硅时,有如下反应: ↑, 的化学式为()
| A. | B. | C. | D.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B. |
液体加热 |
| C. |
倾倒液体 |
D. |
氧气验满 |
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反应前质量 |
8g |
35g |
5g |
8g |
| 反应后质量 |
2g |
X |
5g |
42g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
C. X=7g
D.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l
有FeSO4、Cu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投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得到一些固体沉淀。过滤,向沉淀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对上述固体沉淀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一定含有Zn②一定含有Fe③一定含有Cu
④可能含有Zn⑤可能含有Fe⑥可能含有Cu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⑤⑥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g |
| B.t2℃时,在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
| C.t2℃时,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
|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